2)第127章 冲突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我活。

  往往一个细节的疏忽,就有可能让战事朝着不可预计的方向发展。

  此番前去偷袭本就敌我悬殊,稍有不慎将成为羊入虎口。

  在四千骑卒的性命面前,夏侯惠不敢不慎,也顾不上公孙毅的感受,一心只想着尽可能将所有细节都弄清楚、所有隐患都兼顾到。

  故而,久在山野习惯了率性而为的公孙毅,最终还是没有按捺住脾气,径直将田豫的叮嘱抛却脑后,以桀骜之言挑衅了夏侯惠。

  是的,此番从幽州来到并州助战,不仅是田豫想让公孙毅等白马义从得到些许战争红利,更是觉得自己身老了、日后恐不会有多少机会照看这段香火情了,便想起了公孙集临终书信的言辞,打算为白马义从们谋个出身。

  将白马义从从塞外带回来幽州的公孙集,是六七年前病故的。

  那时候田豫还在幽州,便抽空吊唁了一趟,也被其家人转呈了公孙集的遗书。

  类似于自述此生的遗书。

  公孙集在书信里没有写什么勉励告诫后辈的话语,而是将自身早年随着公孙续流亡在并州以及回到幽州故里后的事情大致阐述了一遍。

  在并州流亡的过往,只有寥寥几句,仅是说了公孙续的亡故之言。

  那时,白马义从与匈奴屠各部交恶反目,被攻,公孙续身受重创,临终时抓着公孙集的手,叮嘱了两句话。

  一曰:“将他们带回桑梓。”

  这里的他们,是指忠心耿耿跟随公孙续亡命并州的白马义从。

  另一曰:“代我归桑梓。”

  是的,是代他,而不是带他的尸骨落叶归根。

  公孙续是想让从弟公孙集有朝一日活着归桑梓后,能代替他尽人子之孝。

  缘由,是昔日公孙瓒被袁绍将计就计伏击退守易京后,自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为避免家人受辱,便在引火自焚前还悉数将姊妹妻子等尽缢杀。

  可以说,当公孙续死后,公孙瓒这一支算是彻底断了血食了。

  所以他才出言叮嘱从弟公孙集,让他日后有机会的话,就在桑梓给公孙瓒等家人立个衣冠冢,让魂兮归来乡闾安息。

  这两个叮嘱,公孙集都做到了。

  而且还多做了一点。

  他有四个儿子,都是在塞外出生的。

  长子夭折在苦寒之中,次子战死在四处迁徙为寇的岁月里,第三子自幼身体羸弱,难为戎马临阵之事,唯有幼子公孙毅身体健壮、弓马娴熟,可再续白马义从首领之任。

  故而,在公孙毅冠礼的那年,他将这个儿子过继给了公孙续。

  让公孙瓒这一支有血食。

  自然,他也对公孙毅寄以厚望,希望其日后能将白马义从的传承延续下去。

  这也是公孙集在遗书中叙述的幽州之事。

  历经过家族雄踞幽州的荣光,有过颠沛流离为賊为寇二十載的困顿,还有举世茕茕孑立的孤苦,让公孙集世事洞明。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