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章 遵师道_雀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整天,回来时就见顺帝无可奈何地望着他,那眼神中既有无奈的纵容,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彼时的傅九襄看不懂顺帝眼底的无奈,他只觉得宫中实在烦闷压抑,白俞让他读的书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宫里头没人能管得住他,他不想做的事,没人敢逼他,实在快活。

  白俞自知就连顺帝也管不住这位年少纵意的定北王,但同样,白俞也知道顺帝对这位定北王浓厚的亏欠之心,正因歉疚所以才过分溺爱。

  但是白俞教导傅九襄这么些时日,若这位小王爷是个愚笨不堪之人,吃喝玩乐倒也罢了,可偏偏傅九襄天资聪颖心中自有沟壑,白俞实在不忍他被年少时的风华迷了眼睛。

  逃学出宫的第二日,白俞早早来到了书房中,抓着了正在书房中打瞌睡的傅九襄,彼时的傅九襄模样稚气,身上一股少年意气,不喜酸涩的文字,连带着也厌恶这位整日只知道掉书袋的老师。

  但这一日,白俞没让他读书,反而带他出了书房,去了宫中禁地。

  “那年带你去九鼎台,其实我都没有提前同陛下商量,说来也是越矩了。”

  白俞傅九襄两人已走至正厅,正厅空阔,白俞想了想,回头道:“咱们去书房吧。”

  在去往书房的路上,傅九襄笑着道:“若不是老师领着学生去了九鼎台,学生如今怕是还终日浑浑噩噩,不知春秋晦朔。”

  “你啊……”白俞叹了口气,“心中正道难守,老师知道你不容易。”

  九鼎台之所以是宫中禁地,是因为这座高台原是昔年大夏王朝的遗址,九鼎台顾名思义高台中放置着九座青铜大鼎。大夏统治九州数百年,礼乐制度从王室到地方诸侯执行的无比严谨,这象征着九州大地的九鼎更是中央国都至高无上的王权。那日白俞领着傅九襄爬上了九鼎台,白俞指着高高在上的九座青铜鼎,问道:“昔年大夏朝诸侯称臣,然维持百年后却遭岭南王兵临城下,遥遥询问大夏来使不知国都九鼎重为几何、臣下之车架能否将其容下,国都九鼎是大夏权利的象征,岭南王此举可谓是将对大夏的挑衅暴露的淋漓尽致,当时大夏王朝名义上还是诸侯国的中央,此等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尚且年少的定北王听得认真,他忍不住问道:“那大夏臣子岂不是很没面子,被岭南王这样挑衅?”

  白俞摇头,“非也非也。”

  “阿野,你要知道,两军对峙,人心不败便永远都会都置于上风。”白俞摸了摸傅九襄的头,少年人的眼神明亮如火,这是南邑的前路啊,他接着说道:“大夏使者只说了一句话九鼎之重不在其外,而在人心,人心几许,九鼎便为几许。卿若认为大夏九鼎重若千斤,其便有千斤之重,卿若将其看做鸿毛,九鼎便不过而已。”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