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7.三县同考_名门之后(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这回,不是在他们所熟悉的洛陵,他们四个不敢再随便说话,都老老实实等着,等主考官,也就是兖州府的知府宣布考试开始。

  如今正是十五,天上一轮圆月,淡淡清光,洒在这偌大的考场上,照着这些忐忑不安的士子们。等洛陵这百余人都进了考棚,月亮已经渐渐沉了,四周环绕的堂屋青灰色的瓦上,隐隐现出了橘色的朝霞的光芒。天快亮了,很多考生折腾了一夜,身心都已经十分疲惫,但,考试还没有开始呢。

  更声响起,陆钧估计这会儿已经到了辰时。最后一个考生走了进来,东西两间大考棚都已经坐的满满当当的。陆钧远远看见穿着大红色官袍的知府缓缓站了起来,对院门口的两人把手一挥,门口的差役一齐往两边退去,轰隆隆一阵巨响,大门被严严实实的关上了。知府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官员扬声道:“不准喧哗,大人要宣读考规了!”

  原本就没有太多声响的考棚里,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陆钧他们也都往考官的方向看去,只见知府将厚厚的长髯一捋,接过一张薄纸,高声读了起来。陆钧这一阵子也见了大大小小不少官员,这兖州知府或许是因为数十年在官场中沉浮,官威比陈穆、谭洋还大了几分,况且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身材挺拔,声如洪钟,若不是他雪白的胡须,从远处看着和中年人没有什么区别。

  考规和县试大同小异,无非是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作弊,抓到严惩不贷等等。等考规读完,所有人都摒住了呼吸,等待着考官出题。

  题目早已拟好,写在考官手边的两张纸上。考官在前面读了一遍,又命人将题目举着,在场中来回地走。陆钧方才已经听的清楚,第一道论语题是: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正如先前陆兴玹告诉他们的,因为是三县同考,三县的题目不能一样,又不能差别太大,所以考官在出题的时候,颇要费些心思。譬如这次,三个县的题目都从这一句中出,然而洛陵县的题目是“好学近乎知”,泗水县是“力行近乎仁”,而曲阜县的题目是“知耻近乎勇”。

  考官刚把题目读出来的时候,陆钧的心抑制不住的跳了起来,要知道,他写的第一篇八股文,就是“知耻近乎勇”啊,县试、府试,都碰上自己写了许多遍,改了许多遍的题目,他要对自己的运气重新进行评估了。

  不过,接下来考官就把三个县各自的题目说了一遍,而分到洛陵县的并不是“知耻近乎勇”,而是“好学近乎知”,这个题目他从前练过开题,可没有做过全篇。所以,虽然他有一点思路,但这个思路到底能不能用,他还要再好好想想才行。

  第二道是孟子题,洛陵县的题目是“宋牼将之楚”,孟子题比起篇幅较短的大学、论语、中庸来说,总是要难一些。第一眼看见这几个字,陆钧还真得有点发懵。这是哪一篇的话?他头脑中忽然一片空白。虽然过去的一个月里他没少翻看孟子,但这句话他却一时想不起来了。

  陆钧吸了口气,开始磨墨。他告诉自己,孟子他都背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其中绝对不会有什么他想不起来的章节。所有的东西一定都原原本本的储存在他的脑子里,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找到储存这一段话的地方。

  出发前陆垠给他的青石砚台比他从前用过的强了数倍,他来到滋阳之后用过多次,十分珍惜。凝结的墨块很快就融开了,乌黑的墨汁在青色的砚台里闪着亮光。陆钧停了下来,换了一个思路,开始想陆兴璘总结过的,孟子题的常考的几个题目。

  孟子他老人家的思想,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民贵君轻、性善、王道、仁政陆钧想起了他最开始孟子时让他印象深刻的那句话:“何必曰利,曰仁义而已”

  等等,“轻利重义”,“仁政”陆钧眼前一亮,终于想起来啦!

  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