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6_石油咽喉保卫战(修改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拓的名字是他在大学教哲学的教授爸爸取的,朋友们问起的时候,他往往解释说“比扬弃再进一步就是杨拓”。杨拓是“格子”部队一营三连3排9班的副班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军最小的团里面的最小的官儿”,班副算不算“官儿”?部队里的老说法是“兵头将尾”,既然是将尾,那自然是官儿,杨拓说。人若问他为什么又是最小的官了,一营有27个班副嘛,杨拓的解释就引经据典了中岳级实验步兵是高度信息化半自动化指挥的有机系统,指挥员不过是拓扑学网络系统里较高阶的信息节点,除了主观能动性以外,指挥员的大部分功能都能被计算机系统替代,少了谁也能打仗,敌人要想靠端掉我们指挥部来打破这个系统是做不到的,人员指挥体系与此相配合,实验步兵条例草案规定营长失去指挥能力即由副营长节点自动替代,以下是由一连长、二连长、三连长依次替代,然后是依序列的各个副连长、排长,…等轮到俺当代理营长时,这个营也差不多打没了,世界上没有谁能把我们一个营打没了,所以俺永远代理不了营长,所以只能算营里最小的官。杨拓的这套说法竟然受到刘教官也就是现在的刘营长的高度肯定,成为了“在则”的东西,刘教官说对于中岳级实验步兵系统,想打掉某级指挥部来瘫痪部队之类的传统的掏心战术斩首战术都是无效的,站在系统论的角度说,系统里每一个单元,包括每一位战士,都是指挥系统的一员,这样的指挥系统是打不掉的。

  此时,杨拓的三连被刘营长用做防区两条主要公路间的“填空”,杨拓班也就是39号格子,任务是在甲府西20公里处把守一条次级公路。班长按条例在炮车那里,杨班副作为候补指挥员,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字化单兵。不过作为兵头将尾,杨拓把自己放在本格子名数字化单兵里最靠近来敌方向的尖刀位置,自己爬了50分钟山路,选了一处所在,自己觉得还算满意。

  西面公里有一条真正的次级公路,2车道的,由38号格子把守,往东到山城甲府的20公里没什么具车辆通过性的完整公路,甲府的主要公路则有2连的多个格子把守,排长交待鬼子的车队在你两侧的公路撞墙以后,可能派出轻型部队迂回我防御阵地,多半会从你那里过,39的任务是打掉鬼子迂回部队的车辆,至于徒步步兵,不要求完全堵住,但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被偷袭。

  既然如此,杨拓就给自己选了山路旁一座80米高峭壁的半腰,山路弯过一个300米长的弧形到达这里,在月光下淡淡地发出银灰色的光,鬼子要接近这里,通过这300米近弧时就是杨拓的嘴边小菜,更远处,山路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