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840_石油咽喉保卫战(修改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拉克巴士拉,美军伊朗战区司令部。

  即使对恰赫拔哈尔的导弹攻击未能收到全效,如果紧跟在巡航导弹打击之后立即展开有人轰炸机的精确轰炸,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一架陆基起飞的重型轰炸机可以在目标外30多公里投下数十吨区外撒布弹药,只这样一架轰炸机就足以把恰赫拔哈尔港口炸平。而美军在伊朗战区可以动用0多架这样的大型轰炸机和数百架战斗轰炸机。有人轰炸顾忌的是对方的空中截击力量和地面导弹打击力量。这就要用导弹先行炸掉对方的防空力量,炸毁对方的机场。恰赫拔哈尔周围有数十个机场,不必每个都炸,因为要使一个机场成为有效的空中力量据点,至少要完成对这个机场的雷达、导弹部署,打仗不是起降接送乘客。而中国军队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只来得及完成恰赫拔哈尔机场的部署,别的还顾不上。先用超低空导弹突袭摧毁恰赫拔哈尔港口的防空反导力量,大群导弹再从这里突入打击机场,瘫痪中国人的空中打击能力和防空能力,随即接上轰炸机群对恰赫拔哈尔重点目标的地毯式轰炸,就可以立即把立足未稳的中国快速反应部队主力从地图上抹掉。

  麦克来昂四星上将知道,战区参谋部本来也是计划这样做的。但是,现在他感到自己的一只只手被捆绑住了。中国人并不是消极防御,而是在与他对攻。现在,只有使用那个应变方案,那是刚才参谋部参考那位后起之秀的建议临机制订的。

  美军73空降师师长认为那个应变方案是一个“出色的颠倒”。这个评语本来是总统对国防部长那只大袋鼠制订的“扼制咽喉”和“共同防御”两大战略行动顺序的赞美,指的是先主攻、后佯攻这个一反常规的顺序颠倒。这个颠倒同时模糊了美国对日、对华的战略意图,给日中两方都设下了陷阱。少将现在对伊朗战区参谋部应变方案有感而发,则是因为这个方案要求本师的空降作战放在轰炸机群的轰炸之前。

  对恰赫拔哈尔港口的登陆战始终是打赢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的关键。正规作战方法,当然是使用海军掩护的海上登陆,舰船输送的重装甲部队一定可以打赢通常快速反应部队的轻装甲部队。但是应变方案要求仅明示登陆船队于海上,让中国人认为那个船队还很远,还有充裕的准备时间,同时,使用73空降师对恰赫拔哈尔展开空降登陆,迅雷不及掩耳,让中国人猝不及防。这样做所依恃的是现代化的73空降师也拥有投送重装甲部队的能力!

  这还不算什么。应变方案还要把空降登陆放在有人机群轰炸开辟登陆场之前,紧接在巡航导弹突袭之后就把空降部队投进去,看似空前冒险,其实却是出其不意,相对安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