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章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5)_人性的弱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性的弱点!

  我十分赞同布兰敦医师的观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显然不是的。这意味着“自我接受”——清醒地、实际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保持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动机与个性》的作者马斯洛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如此写道:“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有人会问,喜欢自己,是否会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个人或每件事的人,只能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的消极态度。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始终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孩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全美国医院的病床上,有半数躺着被情绪困扰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相关调查表明,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平地相处。

  在这里,我不再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利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能使我们的灵魂染上疾病。我还坚信,人们的精神之所以产生迷乱,就是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信念的支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这一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提到,现今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念,它就是:“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还向人们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理想: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但他是否能成就一番作为,则须看他是否具有拒绝、自我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出积极的力量。换而言之,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使自己具有一种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生活中对自己表示不喜欢的人,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追求进步极有必要。但如果不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则会使我们的积极行为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年前,有位女学员与我谈话,她向我抱怨她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她说道:“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笨拙、胆怯的表现。班上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信心十足。但我一想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