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舂糍粑和两个狗头军师_重生火红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刚朦朦亮,李翠香就起了床,进到厨房给一大家子人张罗早饭。

  先煮上了菜粥,再煮咸鸭蛋,烩白菜猪肉汤,煎糍粑,炖鸡汤……

  去年,老两口大半时间在城里过,屋后的菜园子荒废了;除了缸里的米,咸鸭蛋,糍粑和一些菜蔬都是左邻右舍给的,猪肉和鸡等荤菜也是回来后去镇上临时买的。

  早饭张罗好了,田子欣,两房媳妇,三个孙儿才姗姗醒来,又给他们烧好洗水脸端进来,心甘情愿,任劳任怨。

  说句真心话,已经是过了七十岁的老人了,这样伺候一大家子,真心让人感动。

  而田归农呢,因为琢磨了一宿,正卷着被窝呼呼大睡。

  田子欣看得心酸,琢磨着该给家里请几个佣人才行,老娘已经老了,该安心享清福了。

  关妈关爸从砖瓦厂招待所过来后,早饭正式开始。

  “奶奶,我喜欢吃糍粑,再给我夹一块!”小甜叫道。

  “好,好。”

  “嗯,亲家母,你们这儿的糍粑真是做得好吃!”关爸也大口吃着糍粑,赞不绝口。

  李翠香笑眯眯的说:“正好,昨日夜里我泡了糯米,今日准备舂糍粑,亲家公喜欢吃,就多舂些,分一半给你们。”

  “多谢,多谢。”关爸大喜。

  “亲家公,都是一家人就不要这么客气的。”

  说干就干,吃完早饭,李翠香收拾完饭桌,又开始忙和着蒸糯米。

  何秋兰跟在身后转,虚心请教技术。

  江汉平原的糍粑以糯米为原料,先用水泡软,再上锅蒸,蒸熟之后堆入石臼里,用木杵舂。

  一石臼熟糯米要翻来覆去的鼓捣数百下,直舂得稀烂粘稠了再揉成长条形,这活最考验舂者的腰力。

  当地农村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如果新女婿第一次上门提亲,未来岳父会让他舂糍粑,如果能舂成,说明身体素质不错,能干活,才放心把女儿嫁给他。

  如果舂不成,品貌再好也是豆腐身子,中看不中用。

  田子欣的腰力杠杠的,一大蒸笼糯米舂完,气不喘,手不抖。

  ………

  田归农直睡到下午两点,才睡饱,爬起来后心事重重的吃了一碗糯米饭,喝了二两酒,然后又心事重重的在屋里踱进跺出。

  今日天气很好,难得的冬日暖阳。

  亲家母抱着小蜜,亲家公抱着小乐,逗着玩;关菲和陈梅坐在门口晒太阳,说笑;田子欣用毛线,木棍和簸箕做了夹具,带着小甜在后面菜地里捕捉麻雀。

  一切都其乐融融的。

  他找不到说服儿子的机会,也担心闹起来。

  说实话,他现在在儿子面前一点都威风不起来,如草原上一只衰老的雄狮,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男人的成功有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跨越父亲这一关,一辈子活在父亲权威下的男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也是人类能一代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