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1章 辽东烽烟再起,建州卷土重来(_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献忠在继续修缮红透山边墙的时候,南线的宽甸堡附近已经是剑拔弩张了。

  被熊廷弼称作“八百里新疆域”的宽甸六堡,是由宽甸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个堡城组成的一块区域。

  他们是万历元年至万历四年间由李成梁提议修建的,是大明在万历早期对于建州女真控制区域的一次扩张。

  所以宽甸六堡是在大明的辽东边墙之外的。

  到了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以那里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舍弃了宽甸六堡,将那里的六万四千余户居民强行迁移到内地。

  因此引发了朝中诸多大臣的弹劾,就包括当时的熊廷弼。

  之后宽甸地区逐渐被建州女真蚕食。

  也几度易手。

  今年杨镐征讨赫图阿拉之前,宽甸地区仍然在明军手里;但是刘綎的东路军撤回清河时,宽甸兵力空虚,被建州趁机占领了。

  之后熊廷弼趁建州主力攻打开原时,派遣三千白杆兵杀出辽东边墙,趁势收复了宽甸堡。

  不过袁应泰继任辽东经略后,为了展现自己的政绩,不断向宽甸地区增兵。

  目前宽甸六堡已经全部有明军驻守,共计驻军1万2千人。

  其实六堡之中只有宽甸堡比较适合重兵驻守,宽甸堡周长4千米,城高8米多,其中北宽南窄,呈梯形,城北依山并无城门。

  其他几堡要么城太小,要么城墙偏矮,普遍只有3米多,防御效果一般。

  这也就是熊廷弼当初没有全部驻守六堡的原因。

  袁应泰之所以敢于全面进驻宽甸六堡也是有底气的,他手中有两支精兵。

  一支是石砫宣抚司的三千兵马,由马祥麟率领,以遵义参将童仲揆统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杆兵。

  另一支则是著名的戚家军,也是三千人马。

  自辽东告急后,在家养病的原江南吴淞总兵戚金被兵部紧急征用,任命为援辽总兵官。

  虽然此时的戚家军经过一系列的大战,精锐已经所剩无几了。不过毕竟曾经是让敌军闻风丧胆的军队,所以袁应泰点名要戚家军前来助阵。

  经过几个月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辽东。

  应当说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都很强,如果让他们分别驻守两地,那么是可以稳住宽甸周边的局面的。

  不过袁应泰本着强强联手的想法,将两支精锐全都安排在宽甸堡驻守。

  这时候就有问题了。

  大明军中的各路人马向来都是谁都不服谁,主要体现在“南北矛盾”,与“东西矛盾”。

  东西矛盾,就是辽东军与山西、陕西边军的矛盾。

  朝鲜战场上麻贵直接对辽东军的部将李宁见死不救,甚至于将杨元斩首。

  包括杜松是陕西人,许多辽镇的将领对他也并不服气。

  南北矛盾则是南方的明军同辽镇为主的北军之间的矛盾。

  比如平壤之役,骆尚志、吴惟忠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