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8章 记忆消失的惊天大秘密!_让你挖宝,你挖出了传国玉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东道主,林宏绅士地让皎月先来。

  在他的一番教授之下,智商超高的它很快就领会了。

  只见镜头中,皎月将手里那块巨大的贝壳,轻轻一抛。

  这贝壳的形状非常奇异,壳色呈纯暗绿,外壳上有棕色和白色相间的环带数条,壳口宽广,圆形,内面有珍珠光泽。

  【极品纯绿夜光贝】

  【长二十二公分,数量一枚,预估价值二十万】

  这枚夜光贝上散发着蓝色闪光点,确实很漂亮,暗绿色的壳身上透出莹莹的多彩变幻光泽,让人看了移不开眼。

  仅蓝色闪光点的宝贝就这么迷人,可想而知,这片奇异的海底世界藏了多少稀有的宝贝。

  林宏看着极品纯绿夜光贝从海水半空抛起,突然想起和它有些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古代传统工艺瑰宝——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等,是龙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常采用的品种有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这些蚌贝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贝为最,由于它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因此十分讨人喜爱。

  螺钿技艺起源于商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琉璃河西的周燕国墓地发掘出了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还可以做成“百宝嵌”。百宝嵌是由扬州的周翥所创,人称“周制”,他通过雕、镂、镶嵌等工艺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鸟兽等图案,犹如一幅地道的刺绣,甚为精美。

  到了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当时的圆明园中,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十余件漆器螺钿家具,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等,技法很是繁复精细。

  除了使用厚贝壳的“硬螺钿”外,还有将螺贝制成薄如纸的“软螺钿”,若将软螺钿的底面衬上各种色彩能产生一种透色效果,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点螺”,又称“点螺漆”。

  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