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1章 恩威并施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可能,还是谨慎些为妙。且当下的归顺也是形势所迫,不能视之为忠心臣服,还是应有反制措施的。

  赵昺以为其所言有理,他也随之说出了自己的安排,那就是取消蒙元的军户制度,编入民户,按照律法分配土地;而愿意入伍服役者,同样按照宋军的制度发放军饷,享有相应的待遇。他十分明白,战争战争不外乎争夺生存资源,蒙元士兵打仗也不过为了混口饭吃,并非是有什么崇高的理想。

  现代有人说军户制度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可以让普通民众免于服兵役之苦,但是不知蒙古军制对于军户是何等残酷。“垛集军”制度是蒙元入主中原后的一大发明,它把三户民众组成了一个“垛集”,其中一户负责出炮灰,这户人家叫做“正户”;另外两户为炮灰提供津贴和补给费用,叫做“贴户”。

  元朝又把汉人民户按照家产分为上中下三种,中产阶级的中户就不幸成了“垛集军”的征发对象。你家里有能拉得动硬弓的壮汉,那你家就成了所谓的“正户”,壮汉战死后,他的兄弟甚至堂兄弟都要立刻顶上。“贴户”则被弄得当了杨白劳,成了正户的债务人,一旦无力供养,元朝政府就要典当“贴户”的家产,保证“贴户”家破产都要填上军费的窟窿。

  对待蒙古普通人,蒙古军制同样也是十分残酷的。成年男子平日为民生产,战时上马为兵,几乎是一生都要无条件的随领主征战。他们不仅要上战场出力,且要自行携带马匹、武器和装备,负担给养等费用,所以出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平日还需承担为领主生产、纳税的任务,可以说是形同奴隶

  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弟也要编入‘怯困都’,也就是也就是汉人说的渐丁军。按照成吉思汗的法令,蒙古男子一到十五岁就是蒙古军中的一员,他们会跟随大汗转战万里,在王子、千户的指挥下奋战。征战时未满十五岁的“怯困都”虽然大多要留在后方的“奥鲁”里,协助“奥鲁”营中的妇女承担照顾马匹、牛羊的任务,承担武力看护的任务。

  除了童子军“怯困都”,成吉思汗还建立了少年军校。每一个蒙古那颜都要把自己的子弟送到成吉思汗身边充当怯薛军战士和质子,成吉思汗也积极从他们之中选拔人才。他一边让这些少年贵族子弟给自己服务,一边让他们旁听自己的军事会议,把自己的兵法教授给他们。但哪一个军官不来接受教育,而是呆在家里,那就要被处死。

  赵昺以为任何一个存在独立意识的人,都不会愿意失去经济和人身自由。如此不过是受到当下的制度和严酷的律法束缚才不得不屈从于所属领主。而一旦这些条件被剥除,那么无论是从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