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2章 故国何在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人类血缘的融合史,即使在上古,也是东方的夷人和西方之夷人渐次异族合并的历史过程。若是当下那老酸儒们知道自己与异族本是同根生,甚至与远隔万里的欧洲人、非洲人在基因上都有关联,不知当做何想。

  但赵昺以为这些抱着血统观念的腐儒们心中也十分明白,所谓的汉族血脉早已并非纯正,只是在这个问题上装聋作哑掩耳盗铃罢了。仅就本朝而言,在唐朝灭亡之后,经历了五代十国间上百年的动乱,其间异族多次侵入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期间不同民族间不可避免的进行了同化和通婚,宋朝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而后的宋朝同样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一直进行着一个种族混血文化杂交的历史运动,北方各少数民族与华北汉人不断通婚,即使宋时敌对的契丹人,也是“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辽国占领华北平原后,即将多数的汉人编成“转户”,配属在各“干鲁朵”之下,于是每一个部落都有汉人融入契丹的军队做兵员。

  金国则将汉人与女真人杂居编成五十户至三百户组成的社会-军事组织,首长由女真人担任。这样一来,实际上契丹之辽和女真之金向南方的宋朝开战,其中就有很多华北平原的汉人参加。而到了蒙古灭金进入中原地区,索性将契丹人、女真人及渤海人等等皆划为汉人之列。

  因此“汉人”这一概念的文化内涵,在此时愈来愈混合,不再有血缘上的意义。而在前世,赵昺也知道对于国家的意义也曾有过延续多年的争论。在现代文明的框架下,中原王朝与曾入主的契丹、女真和蒙古间的战争都是内战,如铁木真、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都可以算作开疆拓土的英雄。但是站在民族立场上,这些人都是敌人,是入侵中原的蛮夷。

  现在姑且不论谁是谁非,不过赵昺清楚后一种观点在历史上占据了主流,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都和复杂的民族和地域问题错综纠缠在一起,所爱的国家,就是汉族的国家,即与民族主义和中原中央观念息息相关。当前的宋朝同样如此。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历史的命运轨迹是这样的:文明首先在中心地域繁盛,周边区域为落后民族地带,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却是军事化民族,占据高位,时时觊觎着富裕的中原地区。先是边鄙落后民族称臣,中原人民蔑视四野,继而中原政治腐化。

  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削弱国家军事力量,从而导致国家实质性的落后,于是胡羌羯厥蒙满之邦民族乘机进犯,文明文化只好节节退让;当中原文化力不从心应接不暇的时候,文明输于野蛮,老大退避后生,失土守望,汉族逐渐以体面认输退却;再是远客入主中原,附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