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5章 并不意外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不几次转换方向,最终放弃了分割右翼与中军的企图。

  而炮兵这个兵种并非只是身强力壮,拉的动大炮,搬得动炮弹就能胜任的的,却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身体素质上的要求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头脑也要灵活,擅于学习。一个炮兵没有数学基础,他就难以计算射击诸元,标定射距,甚至无法计算装药量。

  但受限于时代发展,涉及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再学习才能够掌握。在炮兵训练和指挥上,宋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早已经摆脱了边作战边摸索的阶段,形成了以武学的炮兵学校为主体培养炮兵军官,炮兵部队教导队培养基层指挥员及其骨干的教育体系,专门培养炮兵应用人才。

  现在宋军炮兵最基层的炮兵班伙长都能指挥成员对火炮进行保养,构建炮兵阵地,测算射击诸元,并根据命令完成射击。而一个炮兵营指挥使则能根据作战命令独立指挥作战,配合其它兵种完成作战任务。至于一个炮兵高级指挥员便能够协调诸兵种协同作战,组织完成战役指挥。

  至于宋军各部的主帅经过各层级的培训,基本都了解各型火炮的应用,懂得火力配置,能够熟练指挥炮兵作战。可以说宋军已经形成了从上至下的炮兵指挥体系和操作体系,独立和配合各兵种协同作战。

  再看蒙元方面对火器的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将帅还沉浸在过去弯弓快马天下无敌的旧思维之中,这严重影响了火器的发展,作战思想并没有完全脱离冷兵器时代的方式方法,甚至所谓的新军还采用冷、热兵器混编的方式,表明他们就未能吸取过去战败的经验。

  在蒙元朝廷中张珪这等算是开眼看世界的人士,熟读过历代兵家著作,学习过武经七书的儒将,其实对蒙宋历次战争中新宋军的骑兵、步兵和炮兵协同战术毫无了解,自然也就不知道武器系统和战术演进历程,不清楚宋军作战皆是围绕热兵器作战进行编组和训练的。

  如此一来,元军新一代领军人物再次战败也就不出意外了。

  实战中,宋军兵卒手中的连发枪比之蒙军手中弓箭和火绳枪及火炮,在射程、火力持续性和精度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加之马上投射兵种与步兵投射兵种比,天然吃亏。更不知道他指挥的蒙古骑兵缺少骑兵火枪,作战效能远不如前。

  而在与蒙古持续近百年的战争中,宋军一直感受到蒙军骑兵的巨大威胁,以致野战结阵,防御筑垒大行其道。在赵昺当权之后,更是将这些传统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围住张珪部后,宋军便挥动铁锹、铁铲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地里干活,以期在敌军骑兵冲击下,也难以突破。

  在作战之处,张珪的作战计划中装备火绳枪和抬枪的步兵从正面边射击边前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