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红线(上)_偏执权臣的小公主丢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按各位大臣的意留在都城也无不可,让应毕时手下三十万将士出征丹城便是了。”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与大殿中压抑异常的气氛对比明显。

  元琼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谋逆当日徐夙就让人当众斩杀应毕时,却把剩下的关了起来听候发落。

  应毕时手下的将士本是程老将军营中的,一直跟着程老将军和程蔚。

  次此谋逆,其中很多人都不愿服从应毕时,只是他们都没有别的选择,比起骨气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养活家人,比如先保住自己的命,这都是他们的选择。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更加珍惜下一个选择。

  选择戴罪立功,选择跟随旧主。

  这便是徐夙找来程蔚的原因。

  元琛让程蔚起来。

  至此,仍然没有人说话。

  祛暑的冰块在墙角化开,水滴声有节奏地响起,莫名难捱。

  元琼知道,没有人说话,不是因为朝臣们都同意了。

  而是他们在等哥哥的态度。

  程老将军的兵权是先王收归的。

  程蔚也是先王亲自下令,再不得出现于宫中的。

  众臣都在等哥哥的回答,等他是不是要再一次推翻先人的规矩。

  一旦今日他又应了,那他们便不得不考虑,这一次次的逾矩行为是不是说明,未来很快就会有风浪波及到他们身上。

  元琛手指交叉,轻点手背,自然知道这些人在顾虑什么。

  除了他的逾矩,大概他们也想知道徐夙在他这里到底有几分的重要性。

  他自嘲地勾了勾嘴角,君王真是难做。

  徐徐扫过殿间的人,元琛与徐夙对视了一眼。

  最后,他的目光停在了杨旭的身上,悠悠地将这个难题抛回了他的臣子身上“杨大人,你觉得如何”

  闻言,那个与程若海向来不合的人深深作揖,压弯的腰能看见凸出的骨头。

  像有一根针抵在了有弹性的牛皮上,再用一点力就会戳破。

  众臣都屏气凝神,眼神如芒刺般扎向杨旭。

  但当杨旭再起身时,他哑声说道“程小将军带着剩余三十万大军与二殿下同去,此战定能大捷。”

  在赵子季和程蔚带兵前往的两个月中,大小战报传来无数。

  借了杨旭的吉言,最近传来的都是捷报。

  秦国似乎有了和谈的意思。

  成月殿中,元琼望着外面苍蓝的天,笑了笑。

  杨旭讨厌程老将军,大概只是讨厌老将军以前在战场上总是自作主张地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事,因为他太固执了,受不了这种如同耍赖一样的说法。

  但如果扒开那层皮呢,问问杨旭真的厌恶程若海吗

  一定不是。

  她甚至怀疑,程老将军告老还乡时,杨旭比谁都惋惜。

  算了算,应是到了散朝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