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节 黄池之会(下)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也好,那就这样吧。

  史料的记载非常令人费解,有的说是吴国先盟,成为当时的新一代春秋霸主。也有的说是晋国先盟,晋国重新夺回了诸侯联盟盟主。这些都是次要的了,因为接下来,无论是吴国,还是晋国,其实这些都是虚名了。

  吴国,再过十年左右,便亡于越国和楚国的围剿。而这两个国家,正是曾经被吴国侵略蹂躏得不成人样的诸侯,一句话,吴国,为自己曾经对邻国的暴虐,付出了灭国的代价。

  春秋五霸,说什么吴国也算一霸,至少笔者是不认同的。吴国最多只能算是在春秋末期雄起了一把,而且,仅仅是军事上的雄起。同样道理,后来灭了吴国的越国,也算不上取得什么霸业。

  真正的霸主,按国家来说,春秋时期,只有四个国家。一是郑国,勉强算是小霸。二是齐国,主要是指齐桓公时代的齐国。在齐景公时代,也可以算曾经雄起过几年。三是晋国。四是楚国。

  按诸侯来讲,那便多了,郑庄公、齐僖公、楚成王、晋献公、秦穆公,应算为春秋初期的五小霸主。然后便是晋襄公、晋悼公、楚庄王、齐桓公、楚惠王,这是笔者眼中的春秋五霸,是从国家的综合实力上讲的。

  到了春秋末期,从军事实力上讲,可以称得上霸主的,是晋国、楚国、齐国、吴国、越国。

  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点必须要清楚,中学生的历史课本上,既然说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这五位,那就别被笔者这样的自说自话的道理给误了。就那五位,至少考试时是这五位为标准答案的。

  黄池之会,赵鞅的强势令吴王夫差非常吃惊,他知道,自己的吴国根本不可能与晋国争雄。自己的吴国,在今后不知还有多少年的历史中,主要的便是防着四面之敌:北面,齐国;南面,越国;西面,楚国。

  那东面呢?东面可能有老天的报复,沿海诸侯,哪里少得了台风?

  吴国人走了,远远离开了中原,从此再也没踏进中原一步。中原,终于又到了晋国全面主宰的时代了!

  关于吴国此次北上争霸的详细过程,我们会在吴越春秋里详细道来。这里就简单讲个过程:夫差北上,服了鲁败了齐,然后在黄池与晋国争当霸主。但由于国内空虚,被越国偷袭,吴军立即南下。

  南下时又搞了一出教训宋国的行动,以展示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令夫差再次吐血的是,这支北远争霸的疲惫之师,刚回到吴国,就被以逸待劳的越军再次打了个大败。

  结果是夫差求和,从此吴国一蹶不振,最后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所灭。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