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五章运河拥堵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能拆迁了事,两岸商业如此繁荣,随便拆迁万一真萧条了,那对大明才是重大损失。

  但是拥堵又不能不治,否则真的很影响效率,朱慈烺在临清呆了一天,临清段运河就出现了三次拥堵事故。

  当然对于怎么找到拥堵的罪魁祸首,朱慈烺自然有他自己的方法,吩咐统计司派人对拥堵进行统计,朱慈烺就继续上路了。

  朱慈烺不可能为了解决临清拥堵问题就住在这里不走了,能留下来一天实地考察一下,已经很不错了。

  朱慈烺需要给出的是发法,而不是自己亲自到一线去指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一路快到了天津,统计司那边的数据汇总过来,很明显的看出,虽然官员要求让道最让百姓厌恶,但是确并不是造成拥堵的第一大原因。

  造成拥堵最大的原因竟然是渡船和南北航行船只发生的交通事故。

  而仅仅临清一地每天发生渡船和槽船相撞的事故多达几十起,有的能快速解决,有的则会纠缠半天造成拥堵。

  朱慈烺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临清的河道,可没有繁忙到渡船跟槽船已经分不开的地步。

  派锦衣卫一查,果然这里面有不少碰瓷事件发生,里面有不少帮派分子以及渡船渡口船老大为首的敲诈勒索团伙。

  手法很简单,以载客为由,横渡运河,然后偶然跟某个船只冲撞,然后一群渡船一拥而上索要赔款。

  这渡船往运河中间一开,南北船只自然得乖乖退避,久而久之,路过的槽船都必须要给当地的大佬交买路钱,插旗才能过。

  若是没有旗帜的,就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经过锦衣卫侦查,这些所谓的‘碰撞’事故,帮派成员参与的要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朱慈烺当时就无语了,水能想到,这个困扰大明上下这么久的难题,竟然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

  怪不得崇祯明明派人疏通了运河,朱慈烺明明已经派出疏导船只命令各行其道。甚至还上书要求官员不得在运河上打出旗帜要求让道。若是真有急事,就上岸走陆路。

  搞了这么多策略,最后拥堵还是没有解决,没想到症结竟然在此!

  朱慈烺也是气的发笑,最后想想也是自己缺少底层生活经验,运河开凿使用千年,谁也不是新手。

  大家早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使用经验,没道理一个个横冲直撞,胡乱行驶。

  以前朱慈烺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一个是因为没有关注,另一个也是因为这官员眼里的世界和普通百姓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就像这次在临清驻留,朱慈烺知道的堵塞只有三次,而且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但是锦衣卫和统计司调查的拥堵,那往往是打的头破血流,最后才解决问题。而且一堵都要一两个时辰才能解决。

  看来朱慈烺在的时候,这些人都被打过招呼,不要惹事。

  这就像那个被嘲笑‘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在他眼里是不是天下的道路都是洁净平整,黄土垫道,百姓簇拥在街上,等着跪迎皇上?

  其实想想也是,运河就算再繁忙,但是也没有到一条船接着一条船的地步,怎么会错不开,就算在拥堵的河段,也不应该出现动辄拥堵几十里的场面。

  更何况这还有交通疏导!船只各行其道的情况下!

  无弹窗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