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第 77 章_被流放边关后,我开起了火锅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训总结下来,分发做好的面饼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姜言意感慨道:“这些在哨楼驻防的将士也挺辛苦的。”

  封朔嗓音里说不上是沧桑还是冷硬:“有得吃还不是叫苦的时候。”

  当年南境明翰国攻破边城,断了粮道,树皮草根他都跟着亲兵们啃过,若不是还有一丝残存的理智在,怕是得生啖死去的同袍血肉。

  姜言意曾在西州大营待过一段时间,也知道最底层的将士都不容易,作为一个军营的掌权者,封朔已经尽自己所能去让普通将士吃得饱了,但还想吃得好,这肯定是办不到的。

  他供养的是二+万大军,不是几百几千人。

  姜言意突然想起后世的方便面来,不管是干吃还是泡水吃都能果腹。

  其实在她原来生活的朝代,在汉朝时候也有古代版的“方便面”,乃淮阴侯韩信所发明,称为“踅(xué)面”。

  只不过是用荞面混合面粉烙成锅盖大的薄饼,晒干后切成条,吃时下锅滚沸水,捞进碗里放大油浇辣子即可,虽然只能存放三五天,但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三军吃饭的问题。

  她在火头营待的时间尚短,西州大营又没打仗,姜言意还真不清楚这个世界有没有踅面。

  不过对哨岗,踅面还是有诸多不便,反观后世的方便面,倒是可以用在这种地方。

  ——有条件的时候泡开水就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还可以搭配荞面饼子吃,既能暖胃又能果腹。没条件就啃干脆面,也不存在浪费。

  姜言意思索了一路,回自己店里后,等晚间吊汤的时候,就取了一些面粉试做方便面。

  和面、饧面她都是按照做普通面条的法子来做的,等面饧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抻面。

  抻面由双条反复折合对拉而成:把面团搓成长条,左右手各握住面条的一头,这个力度得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握紧,面条摔到地上去了,这团面差不多就毁了,劲儿大了,又容易把面头捻断,可以说很考验厨子的功底。

  遛条时,右手的面头向左手一搭即撒手,与此同时左手将面头向上一翻,成麻花状,再往案板上一摔,面条的劲道就出来了。经验老道的抻面师傅做这一步就跟表演杂技似的,还能把面条甩出几个花样来。

  很多面都是抻面演变而来的,七折为大拉面,+二折则为龙须面。

  手工抻出来的面滑爽筋道,绝不是工业机器搅出来的面团可比的。

  姜言意学抻面那会儿,教她们的老师傅就时常感慨,说早些年大江南北随便哪处馆子,但凡是做面馆生意的,店里掌勺的厨子都遛得一手好条,甚至还得靠这项抻面的本事招徕顾客,如今基本上很难见到了,学厨的年轻人都讲究速成,有了搅面机,也不愿再费苦功夫去学这些,他们老一辈的,有时候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