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章:瞌睡,送枕头_重生:火热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条并不清楚武长风的计划。

  也不知晓什么是“战线”

  总感觉……

  他,好像有神经了!

  柳条撇了撇嘴,没多说什么。

  到了机场。

  武长风在候机室说道:“两个任务完成后,你回赤水县,与霍家齐交接一下,工厂你来代管。”

  “让霍家齐来京城。”

  柳条点点头,握着机票登机出发温州。

  而武长风则一路向北。

  来到内陆民众向往的中心,京城!

  在这个年代,京城就是政治文化中心。

  经济嘛……还要差一点点。

  窗口市与刚刚开放的泸上市都能拉出京城一截。

  改革从来都是由东向西推进。

  京城也不例外。

  不过,因为京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使命。

  也是超越内陆全国的存在。

  此时的京城还有没有遍地的高楼大厦。

  但繁华程度依旧遥遥领先。

  到了京城。

  武长风第一站就来到大广场。

  这里百姓游客很多。

  最赚钱的当数照相。

  每一个来京城的人,都必须要以城楼为背景照一张照片。

  拿回家后,插在镜子最显眼的位置显摆。

  这一放,极有可能放个几十年之久。

  即便在后世农村里,还是有机会见到这老照片的。

  在江城。武长风的大奔独一无二。

  但京城就没那么惹人眼目了。

  不说遍地都是,时不时也能看见一辆驶过。

  在大广场溜了一圈,驾车离开。

  赶往中关村。

  此时,一些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公司刚刚兴起。

  比如四通,联想等。

  大多数要么代理国外品牌,要么自主研发汉卡或是一些财务软件等等。

  这些公司还有几年的路要走。

  进入新世纪后,才是他们腾飞之时。

  其实对于武长风设想中的副业,完全不用刻意在中关村。

  但武长风多重考虑后,还是把办公地点放在中关村。

  无他。

  这里的人才多!

  对于日后的布局,有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

  武长风在中关村逛了一圈。

  进入一栋写字楼。

  一楼大厅墙面挂着各种公司名号的牌子。

  大多都是几个小公司,最大也就十多个人。

  对于初来下海创业的人来说,这种起步都是标准的。

  武长风甚至在办公楼内嗅到一股学霸的气息。

  可以这么说。

  在这里创业的,你不是个大学生,或是没有从体制内任职过,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武长风来到写字楼管理处。

  简单询问一番。

  得知写字楼还有空地,大约1000平方。

  租金每年5万。

  在武长风看来,又贵又便宜。

  不愧是中关村,地价这就开始上涨了。

  当初四通公司起家资本才5万块啊!

  武长风也不墨迹,二话不说,直接签合同。

  人不狠,站不稳。

  花点钱算什么,几天就赚回来。

  管理方也被武长风大手笔震惊了。

  开多大的公司,要这么大面积?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