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二章 奥尔特云_星空之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接下来所需要进行的便是工程验证了。很显然此刻的人类世界还不具备恒星际远航的技术和能力,但这不妨碍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探究拥有那种能力需要哪些技术进步,需要哪些前置条件,并且,人类世界是否有能力在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些技术进步和前置条件。

  这是一项很庞大的前瞻性研究,人们需要全面梳理现有的技术储备和正在攻关、存在于设想之中,已经完成了理论储备,或者连理论储备都未完成,但已经有了构想的种种技术,并依靠一个精密的模型,对它们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整体性的评估。

  这个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有许多许多,譬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技术的发展对出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文化发展的影响,人均能耗的变化,人均物资需求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等等等等。但幸运的是,这些数据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数学工具对其作出预测。

  它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庞大,幸好,爱神星的控制此刻已经不再需要应龙号超算的全部算力,这个模型的计算也可以采取一部分分布式计算。

  它的预测结果很显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毕竟未来的事情没有人能全部预测明白,但总归,它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做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佐证,一个证明或者证伪强人择原理的佐证。

  最终的结果,在上百万名科研学者及工程师等人奋斗了差不多一年之后出现。结果十分出乎人们的预料。模型计算几乎明确无误的指出,在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技术之前,人类必将灭亡。

  人们原本以为结果会是模棱两可的,就算偏向一方,也至少会给另一方留出余地,留下想象的空间。谁都没有想到,结果竟然会如此明确。

  而之所以如此明确的原因,便在于大规模恒星际远航的实现难度。

  它的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从维生系统到能量来源,从发动机到载货量,统统被打上了不可逾越的标签。

  大规模恒星际远航很显然要以正反物质湮灭为能量来源——这是远超核聚变的能量来源方式,可是计算表明,就算正反物质湮灭的庞大能量,都无法胜任如此遥远的恒星际航行。而比正反物质湮灭更高效的能量来源方式,人类甚至连理论描述都没有。

  发动机方面很显然要选用离子推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工质损耗,避免恒星际飞船99%以上的质量都得装上工质。但就算采用离子发动机,所需要的工质数量也超出想象,不具备工程可行性。

  综合来看,攻克各种技术难题,需要的时间将十分长久。而模型显示,人口的增长不会停下脚步。在技术突破到来前,人口首先到达临界点从而爆发全面战争,最终毁灭人类是一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