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孔庙猜谜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就算没有孔子,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也会走上这条道路,但那可能是百年之后的事情。

  孔子的这一思想,直接推动了整个华夏百家文化的发展,呈现了文化争鸣的盛况,是毋庸置疑的。

  不说他的儒学,仅凭这一点,孔子的功绩便值得任何华夏子孙敬重。

  至圣先师,四个字,孔子当之无愧。

  对于如此人物,裴旻敬重备至,恭恭敬敬的领着小七小八上香礼拜。

  突然孔庙前,一阵锣鼓喧天。

  在高台上一位须发皆白,却又中气十足的老儒生喝道:“今日是上元佳节,上元节自然少不了猜灯谜。今年诸国来贺,长安汇聚了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英雄豪侠以及异国友人。在这举国欢庆之日,本庙亦顺应喜庆,准备了多道灯谜,以供他人猜玩,并且备上了几分薄礼,以为彩头!拔得头筹的将得到去年新科状元王维,王摩诘的字画一副。”

  裴旻远远听了,不免有些意动。

  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师傅,我们一起去看看?”李白意动的看着远处的高台。

  裴旻麾下的王昌龄、王之涣与王维并称三王,彼此关系密切。

  而李白在鄯州与王昌龄、王之涣交好,经常从两人口中听过王维的事迹。

  王昌龄、王之涣的才学皆是当世一流,但是他们面对小他们许多的王维却推崇备至,甚至自愧不如。

  李白早有与之一会之心。

  裴旻不只是历史上,现实中也听过王维的大名:王维是河东蒲州人,出身河东王氏,是长安众所周知的神通,才华早显,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才名动长安。当初裴旻还在长安御史台任职的时候,已经听过王维之名,只是无缘一见。

  王之涣曾邀请王维来陇右任职,但不知为何王维并未答应,而是选择在长安考科举,并且成功考得状元头衔,成为长安风头正盛的麒麟儿。

  裴旻还未应答。

  小七小八也已经闹了起来!

  “看花灯,猜灯谜,先猜灯谜,后看花灯!”

  “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对于小七小八,裴旻是无求不应。

  裴旻、李白、王忠嗣一如既往的开道,轻轻推开人众,挤到了最前头。

  上面的庙祝给了第一个谜面!

  随着礼花纸屑飞舞,如对联般的条幅从高处落下。

  只见条幅上写道:“半吞半吐,打一字!”

  吕!

  裴旻脑海中闪过这个字来,猜谜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娱乐方式,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有了猜谜一说,此道雅俗共赏,是充满想象力,趣味性的一种文字游戏。可以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历来深受广大百姓喜爱。

  谜语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谜面、谜目、谜底。

  谜面是考者给出的题目,谜目是猜射的范围,谜底自然是答案。

  半吞半吐即是谜面,打一字则是谜目,谜底自然就是“吕”字。

  也许是第一个谜题,答案特别简单。

  裴旻一瞬间就想到了答案。

  不过还未等他开口,已经有人抢答道:“是‘吕’字!”

  庙祝笑道:“恭喜这位公子拔得了头筹!请收下引信,灯谜结束之后,凭引信数量,领取相应礼物。”

  裴旻眺望过去,却是一个五短身材的青年,他倨傲的从侍从手里接过引信,对着身旁与他差不多身材的同伴,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说什么,裴旻听不懂,但那腔调无疑是日语。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