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五章 犯糊涂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能够积极推进海洋战略的也只有牧浩洋。

  设想一下,如果戚凯威当上了战争部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虽然黄瀚林不可能因为牧浩洋反对攻打伏尔加格勒,就让他离开战争部,任命戚凯威为战争部长,但是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黄瀚林认为牧浩洋靠不住,从而架空战争部长,让戚凯威掌握军事指挥权。

  更重要的是,当时谁也说不准攻打伏尔加格勒的作战行动会以失败告终。

  虽然存在很大的风险,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但是不管是牧浩洋、还是魏成龙,都只认为攻打伏尔加格勒会导致巨大的伤亡与损失,两人都认为有把握打下伏尔加格勒,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争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成千上万的军人去流血牺牲,更不值得为此冒险赌博。

  问题是,戚凯威为什么要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跟魏成龙翻脸呢?

  前面已经提到,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尔加格勒,也完全在最初的计划范围之内,而且在时间进度上依然超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戚凯威自己都没打算按照计划来打。

  可以说,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戚凯威为什么要这么做,即进军莫斯科。

  毫无疑问,这与他亲自制订的计划背道而驰。

  按照计划,在攻占伏尔加格勒后,中国军队应该向南推进,即进军高加索地区,打通前往伊朗的地面通道,围歼困在高加索地区的美俄联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再集中兵力进军莫斯科。

  从战略上讲,消灭高加索的美俄联军很有必要。

  原因很简单,这边的美俄联军可以通过黑海东岸的港口获得补给,甚至获得来自美国的增援部队,与俄罗斯内陆战场基本上没有关系。问题是,如果高加索还在美俄联军手中,向莫斯科进军就很不安全,因为中国军队的侧后方暴露在美俄联军面前,随时有可能因为后勤补给线被切断而前功尽弃。

  别忘了,在高加索,还有五十万从伊朗撤出来的军队,另外还有大约四十万作战部队。

  如果把在当地动员的部队算上,该方向上的美俄联军总兵力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而且很快就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装备。

  必须承认,打到这个时候,戚凯威过于乐观了。

  之前的战斗让他相信,进军莫斯科不再是难题,而且只要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就会投降,大陆战争就会结束。

  显然,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随后的事实证明,就算中国军队攻占了莫斯科,俄罗斯也不会投降。

  可惜的是,不仅戚凯威有这样的观点,连黄瀚林都认为,攻占莫斯科将成为旷日持久的大陆战争的终结点。

  结果就是,在戚凯威犯糊涂的时候,黄瀚林也跟着犯糊涂。

  由此可见,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战略决策会议上保持沉默,没有站出来反对,与他看清现实有很大的关系。

  在所有人都犯糊涂的时候,没有犯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糊涂。

  所幸的是,看清现实的不仅仅有牧浩洋,还有魏成龙。至少在决策会议后,魏成龙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更幸运的是,魏成龙依然是战区司令,黄瀚林并没有因为他拒绝执行戚凯威的命令而让他下课。当然,这也绝不是让战区司令下课的理由。牧浩洋没有为魏成龙辩护,但绝不表示他会看着魏成龙下课。

  当时,让魏成龙继续担任战区司令,可以说是黄瀚林唯一的正确举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