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章 围点打援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耽搁了几个小时,可是这几个小时却至关重要。

  二月二十四日夜间,诺日罗夫决定帮助格罗兹尼的美俄联军突围。

  不是向南突围,而是向北突围!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诺日罗夫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收到了德罗尼少将从格罗兹尼发来的消息。因此有理由判断,在俄军留下来殿后的情况下,诺日罗夫认为有办法把两个美军师救出来。

  当然,必须为此动用预备队,打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

  诺日罗夫选择的反击地点,正是第一三九集团军驻守的埃利斯塔。

  也就是说,通过反击埃利斯塔,打通前往格罗兹尼的地面交通线,并且对围攻格罗兹尼的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构成威胁,迫使中国军队回防,格罗兹尼的两个美军师则将趁此机会向北突围。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诺日罗夫的这个决定是美俄联军在这场会战中战败的主因。

  客观的讲,这个决定确实非常错误。

  要知道,在这场意义重大的会战中,两个美军师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即便突围成功也很难扭转战局。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最多只能证明,中国军队的战线并不坚固,只能提振美俄联军的士气。

  可是,风险却太大了。

  要知道,在各条战线的进攻行动都不太顺利、战役进展大大低于计划、战斗打得愈发艰难的情况下,魏成龙迟迟不肯投入第二四二集团军,就是在等待机会,一个能够一举打破僵局的机会。

  诺日罗夫让格罗兹尼的美军向北突围,正好给魏成龙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说得直接一点,魏成龙获得了围点打援的绝佳机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的最佳选择是让美军向南突围,翻过高加索山脉,再前往新罗西斯克。即便向西突围,美军也有希望从斯塔夫罗波尔南面的切尔克斯克与涅温诺梅斯克突围。

  战后,指责诺日罗夫的人都认为,这两种选择都不至于使战局彻底转变。

  当然,客观的讲,诺日罗夫在这个时候让美军向北突围,很有可能与他错误判断了战场形势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俄联军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把十四个集团军全部派了上来。

  显然,这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事情。要知道,四个甲类集团军都已上阵,而第一五四集团军与第二五四集团军也已上阵。至于原本应该派过来的第五十四集团军,此时正在西伯利亚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诺日罗夫并不知道,魏成龙还没有动用第二四二集团军。

  当然,战场局势,也很容易让他做出这样的错误判断,因为中国军队几乎在所有方向上的进攻与防御战都没有起色,打得极为艰难。特别是在北方战线上,三个集团军已经后撤了五十公里。

  要知道,这是自开战以来,中国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