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八章 向上帝祈祷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尼克松就抱怨,让第三舰队与中国舰队交战,就像让拿着弓箭的蒙古骑兵冲向装甲集群。

  虽然晚了一些,但是美军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只是解决了防御的问题。

  当时,美军战舰上装备的是口径为七十六毫米的电磁速射炮。从理论上讲,美军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的作战效率还要稍微高一些,但是绝对没有美军吹嘘的那么夸张,即能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炮弹。

  要知道,中国海军已经做了类似的测试,发现通过增大口径的做法,并不能提高电磁速射炮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的概率,因此认定电磁速射炮不具备这个能力,也就没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当时,中国海军选择了另外两个办法来提高战舰在炮击中的生存能力。一是采用全自动化的航行控制系统,即让战舰在遭到炮击的时候,由火控计算机控制战舰机动规避,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战舰被炮弹击中的概率。二是增强战舰的抗打击能力,通过安装装甲、改进舰体结构等方式,把战舰在遭到炮弹打击之后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尽可能的提高战舰在炮战中的生存概率。

  只是,在二零五四年,这两个手段都没用上。

  原因很简单,美军还没有可以威胁到中国舰队的大口径电磁炮。除非战场局势完全失去控制,战斗进入混乱状态,不然美军的大型战舰基本上没有机会在八百公里之内向中国战舰开火。

  随后的实战证明,美军的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肯定无法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炮弹。

  由此可见,美军实际上没有解决最为严重的问题,即在遭到远程炮击的时候,既没有防御能力、又没有反击能力。更要命的是,美军没有解决反击的问题,导致中国舰队在炮战中基本上不用考虑防御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交战距离在一千六百公里到八百公里之间,美军舰队必败无疑。

  如此一来,美军在不可能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八百公里以内、而且就算缩短到八百公里以内也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在战术上就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了,即只能尽可能的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一千六百公里以上。因为双方舰载战斗机的最大攻击半径都在两千公里左右,而且侦察半径也差不多只有两千公里,所以美军要想取胜,就得把交战距离控制在一千六百公里到两千公里之间,而且得做到先敌发现与先敌攻击。此外,如果美军的先敌攻击失败,就只能选择逃命了。

  所幸的是,这次不像所罗门海战,美军至少还有逃命的机会。

  在双方的最高航速、以及在最高航速时的持续航行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只要美军舰队指挥官能够准确掌握战场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控制好交战距离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问题是,要想达到这两个前提条件,显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也许,在弗伦奇亲自指挥美军舰队作战的情况下,后者不是大问题。

  真正的问题,就在前者,即情报上。

  要知道,所罗门群岛已经在中国军队手里,至少没有可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了,而新赫布里底群岛、即瓦鲁阿图的美军基地早就被中国军队摧毁,新喀里多尼亚则属于仍然保持中立的法国,美军舰队能够依靠的只有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远程侦察机,而中国舰队则能依靠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航空兵。

  这些战场态势,直接决定了美军舰队的胜算并不高。

  用弗伦奇在提交给卢卡斯的报告中的话来说,只有向上帝祈祷,才有机会把不到百分之五的胜算转变为胜利果实。(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