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战行动提上日程安排,发动地面进攻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再也不能更改。

  只是,美国并没放弃抵抗。

  七月十日,也就在牧浩洋签署作战计划的这一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军攻击了从美国东部地区上空经过的中国卫星,二是美军轰炸机穿越北极、对中国本土进行了战争期间的最后一次轰炸。

  从时间上看,美军首先攻击中国的军事卫星。

  虽然美国的航天活动已经停止了十多年,但是美国没有丧失反卫星能力,而且当时的军事卫星都在近地轨道上,极易受到攻击。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军方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年初的时候,也就是开始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之前,中国军方首先想到美国也会利用开辟出来的近地轨道。

  为此,中国军方做了充足准备。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部署反卫星武器,在必要的时候击毁美国的军事卫星。

  因为已经开始轰炸美国本土,而且即将登陆美国本土,所以美国不太可能大规模发射军事卫星,对反卫星手段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当时,中国军队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战舰携带反卫星导弹,二是改装一批轰炸机携带反卫星导弹。这些反卫星手段,足以确保击落美国发射的军事卫星。

  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阻止美国发射卫星。

  为此,中国空军重点轰炸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后来进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舰队也轰炸了卡拉维拉尔角。等到古巴参战之后,中国空军向古巴派遣了一支作战力量,专门负责打击佛罗里达州的美军航天发射场。

  通过积极主动的军事打击,美军一直没有能够发射军事卫星。

  当然,美国也确实想过在二零五六年发射军事卫星。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国军方就组建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发射军事卫星的可行性。随后,美国军方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准备,比如委托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设计与制造军事侦察卫星、通信卫星与预警卫星,还向通用电气公司下达任务,让其组织一批火箭技术专家,设计一种运载能力在一吨左右的固体燃料火箭,准备用来发射洛马公司制造的军事卫星。

  可惜的是,这些计划都没得到落实。

  当时,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已经荒废了十几年,人才大量流失,而且也没有多余的能力生产军事卫星。要知道,洛马公司是F-51战斗机的子承包商,还是F-42战斗机的开发商与主承包商,另外参与了多种军用飞机的制造工作,生产任务非常重,几乎所有生产人员都没有空闲时间。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逐步扩大轰炸规模,洛马公司的飞机制造厂在主要打击名单之内,而其在西雅图的飞机制造厂还被迫向五大湖地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