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六十六章 门槛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条件投降。

  为此,就只需要把白宫设为打击目标。

  七月十四日,牧浩洋飞往南海,登上了那座设置在赤道线上的卫星发射平台。

  在此前一天,反重力场卫星就被送了过来。

  事实上,这是两颗卫星,需要进行两次发射。主要就是,该卫星由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提供电能,导致质量过大,无法集成到一颗卫星里面,也无法用一枚发射能力为五十吨的运载火箭发射。

  当时,依靠反重力场技术制成的航天飞机还没问世呢。

  按照计划,两枚火箭需要以间隔半小时的时间发射升空,卫星将在已经清理出来的近地轨道上空组装,在绕地第二十一圈的时候,就会从华盛顿上空通过,到时候就可以检验零重力场武器的性能了。

  只是,来到发射平台上,牧浩洋才发现有四枚超级火箭。

  工程师给出的解释是,另外两枚超级火箭是备用的。

  显然,牧浩洋才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因为前面的一百多次发射全部成功,没有一次发射失败。再说了,卫星就只有一套,如果发射失败了,就算有备用火箭,也没有备用卫星可供发射。

  见到随后赶来的陆雯,牧浩洋才意识到,这次要发射的绝对不是反重力场卫星。

  当天晚上,牧浩洋才知道,陆雯管理的科研部门,将利用这次机会,顺带发射一组技术试验卫星。

  准确的说,是一架分成了两个模块的宇宙飞船。

  牧浩洋并不知道,他正站在人类历史的分水岭上。

  前面已经提到,在反重力场技术成熟之后,陆雯通过牧浩洋,从军方手里获得了一笔额外的科研经费,对反重力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前沿探索。名义上,这是在为今后的技术发展探明方向。实际上,还是以应用为目的。

  当时,中国在反重力场技术领域,最缺乏的就是理论基础。

  这一点,就像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家一样,在发现了大量放射性元素之后,却缺乏足够的理论。直到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物理学家才把物质是放射性与原子核裂变联系到一起,并且由此制造出了原子弹。

  现在的物理学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大量实验发现的背后,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持,所以发展方向显得扑朔迷离,走错路是很正常的事。

  问题是,就算经常走错路,也是没办法的事。

  说得简单一些,只有出现了正确的理论,物理学才会出现飞跃。

  在出现正确理论之前,科学家只能继续积累实验发现,也就得展开更加广泛的应用性研究。

  所幸的是,缺乏理论的不仅仅是中国。

  事实上,在这个崭新的物理学领域,中国在各方面都处于前列,如果说中国物理学家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那么其他国家在该领域就几乎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甚至谈不上实验发现。

  当时,中国物理学家在该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发现。

  这个发现,在很大的程度上证明了之前提出的一个理论,即重力场就是空间,两者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一名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的发现很快就将把人类带到一个全新的文明层面上。也正是这个发现,从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的宇航事业,并且发现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现在,人类就站在这道门槛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