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章 诞生之地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概念已经相当模糊了,因为任何地球人类,只要宣誓遵守宇宙人类的规则,就能成为宇宙人类,而认为宇宙人类联合体的公民,只要愿意返回地球生活,就将成为地球公民。也就是说,国家不再是限制人类活动的人造障碍,决定身份属性的只是其生活与工作方式。

  显然,钟厚生肯定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当然,他也没有被宇宙人类忘记。在宇宙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十个人中,就有钟厚生。在宇宙人类眼里,钟厚生是文明的奠基者,而他创造的国际空间站,正是宇宙人类的发源之地。

  事实上,肯定不能把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功劳全部归于一个人。

  钟厚生只是总工程师,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国际空间站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是中国政府名下的财产。

  在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时候,还有几个人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这其中,就包括开发出了纳米材料的中国科学家文辉宏,以及把纳米材料推广到应用领域的美国科学家杰克-康纳。

  事实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中国。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纳米材料了,到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正在探索工业生产的方法。只是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美国就已战败。

  美国积极研究纳米材料,首先考虑的也是军事用途。

  从某种意义上讲,纳米材料绝对是一大技术革命,至少是材料领域的技术革命。

  要知道,纳米材料在强度、韧性、刚度等力学性能上,超过了任何一种已知材料,是最接近理想的工程材料。说得简单一些,如果用纳米材料来制造装甲,可以在重量减轻九成的情况下,把防护能力提高十倍。如果用在工程建筑领域,作为摩天大楼的承力结构,则能修建高度在两千米以上的大厦。

  当然,纳米材料首先就用在了宇航领域,而且首先用在国际空间站上。

  原因很简单,地球同步轨道实际上是一条没有宽度的闭合环线,只有在这条线上,航天器才能与地球的自传保持同步,而只要偏离了这条线,就会产生内部应力。如果航天器的体积不是太大,比如只是一颗直径数米的卫星,普通材料的强度就足够抵消应力了。可是当航天器的体积变得十分庞大,比如像国际空间站,横向尺寸超过了一公里,那么普通材料的强度就无法抵消绕轨飞行时产生的内部应力。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国际空间站由普通材料制成,其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年。

  显然,这是不可接受的。

  要想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就得使用高强度材料,而最理想的高强度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后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舱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