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 壁垒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批殖民者的后裔。

  在当时,“天蝎B”的殖民者,绝对是人类文明中,最具有探险精神的一部分,也是胆量最大的一部分。

  有些探险家,甚至驾驶着不到一万吨的小型飞船飞往深空。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宇宙这个尺度上,一艘万吨级飞船,大概相当于人类大航海时代的一艘排水量只有十吨的小帆板。探险家驾驶万吨级飞船深入宇宙空间,就像当年的航海家驾驶着十吨的小帆板深入大西洋。

  事实上,很多探险家都死在了探索的道路上。

  根据记载,能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找到类地行星、并且有足够的资源返回的探险家不足千分之一。绝大部分探险家都迷失在了宇宙空间里,有一些就算找到了类地行星,也因为飞船过小,剩下的资源不足以返回。

  当然,任何一次重大发现的收获都是极为丰富的。

  为了鼓励探险,宇宙人类政府已经推翻了之前的“售星合同”,那些曾经购买了行星的富豪只得到了命名权,而行星上的所有资源都属于最先到达的探险者,宇宙人类政府则按照和约与探险者分享利益。

  说白了,如果谁找到了一颗类似于“天蝎B”的类地行星,就能在一夜之间,成为数万亿人中的首富。哪怕只是找到一颗类似与“天蝎A”的类地行星,也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对财富的追求,正是探险的动力源。

  也正是这种追求,驱使着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驾驶着简陋的探险飞船,飞向浩瀚宇宙中的未知领域。

  在这些探险家中,就有一些人类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后裔。

  比如,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指挥中国舰队作战的佟少云的后裔中,就涌现了数十位宇宙探险家。

  这些探险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

  只是,随着宇宙探险的范围越来越大,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浮上了水面。

  第一个问题就是,探险飞船的速度太慢了,最多只能达到光速,而且每次都要在远离星系的地方才能以光速飞行。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探险活动中,一艘飞船从一个星系飞往另外一个星系,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显然,由此产生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虽然依靠重力场技术推进的宇宙飞船不存在时间停滞问题,但是在漫长的航行中,探险家长期处于假死的冰冻状态,生物钟比正常情况下减慢了一万倍,即探险家的一天,在普通人相当于三十年。

  由此,引发了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当某些探险家在数百年后返回故乡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比自己年纪还要大的曾孙、甚至是第五代后裔。

  结果,产生了一种十分奇怪的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