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击得手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响。

  如果用光了鱼雷,又遭到突然袭击,潜艇就无法进行反击。

  这次,“海龙”号的鱼雷官兵仍然采用老办法,在“华盛顿”号中雷爆炸时进行再装填作业,用爆炸声掩盖装填时发出的声响。

  随后,萨非墨下令转向,从西南方向撤退。

  如果有可能,“海龙”号还得攻击南面的美军潜艇,掩护友艇撤退。

  也就在“海龙”号转向的时候,侧舷被动声纳有了发现。

  不是“加利福尼亚”号的静音性能不够理想,也不是“海龙”号的声纳非常先进,而是在此之前,“海龙”号将艇首朝向“华盛顿”号,差不多正好朝向“加利福尼亚”号,所以侧舷声纳没有探测到“加利福尼亚”号发出的噪声。随着“海龙”号转向,把侧舷朝向了美军潜艇所在方位,加上两艇的距离只有十多公里,“加利福尼亚”号正以十二节的航速向东航行,所以“海龙”号有了新的发现。

  “加利福尼亚”号没有发现“海龙”号,不是声纳不够先进,而是“海龙”号一直把艇尾朝向南面,以及离航母战斗群更近,战舰发出的巨大噪声掩盖了“海龙”号的声响,让美军潜艇没能先敌发现。

  萨非墨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停止转向,同时把航速降到两节。

  此时,萨非墨遇到了一个难题。

  因为把航向设为二百一十度,所以“海龙”号做的左转向,而不是右转向。在萨非墨下令停止转向时,右舷对准了“加利福尼亚”号。也就是说,两艘潜艇的航向正好相反,而不是相同。

  难题是,要想咬住“加利福尼亚”号,“海龙”号必须再次转向一百八十度。

  以两节的航速,“海龙”号转向一百八十度,至少需要两分钟。

  虽然在此期间,美军潜艇的航行距离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华盛顿”号舰体变形发出的噪声足以掩盖潜艇发出的声响。

  丢失了目标,谁也无法保证能够再此抓住目标。

  事实上,“海龙”号根本没有机会咬住“加利福尼亚”号。别忘了,“海龙”号只是一艘配备了AIP系统的常规潜艇,而“加利福尼亚”号是一艘最高航速能够达到三十五节的攻击核潜艇。

  完成转向后,“海龙”号就算处于有利位置,也要把航母提高到十二节。

  使用AIP系统,“海龙”号最快能达到八节,而且无法长期航行,只有使用蓄电池,才能跟上美军潜艇。

  进入濑户内海之后,“海龙”号就没有上浮充电,蓄电池里的电能只有正常情况下的百分之八十。因为长期水下航行,“海龙”号的AIP系统也只剩下了不到三成的燃料,仅够完成任务后前往朝鲜东北地区的港口。

  追击美军潜艇,“海龙”号就得在返航的时候上浮充电。

  这里是日本海,不是黄海。在美军反潜巡逻机的监视下浮上海面,与自杀没有区别。

  只是,追击美军潜艇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能够追上那艘美国潜艇,萨非墨不但是二战后第一位击沉航母的潜艇艇长,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常规潜艇击沉核潜艇的艇长。对常规潜艇艇长来说,后者更有吸引力,因为这证明常规潜艇在特定的时候并不比核潜艇差。

  萨非墨心痒痒的时候,一起突然发生的事情引起了他的注意,也帮他做了决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