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四章 风光无限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面貌,至少开始重视志愿军的新战术。

  可是,对付电磁打击,并非易事。

  作为电子战的先驱,美军在数十年前就研究过电磁战,只是随着苏联解体,很多研究工作都被迫下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独大的局面形成。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不再是某个大国,而是没有国家形态的恐怖组织。美军进行军事改革,打击恐怖组织、对付****成为主要任务。

  受这些因素影响,美军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大到航母、小到士兵手里的枪支,几乎都有电子元件,而且电子产品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美军开始降低军用电子产品的标准,甚至在一些次要领域采用了民用标准。比如在美军最新式的“濒海战斗舰”上就采用了大量商用计算机芯片,一些美军士兵甚至把“苹果”手机当成必要装备。

  民用设备能大幅度降低武器装备的制造成本,可是因此产生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早在冷战期间,美军就发现,晶体管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远不如电子管,在核大战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电子管产品。

  电磁战中,同样是这种情况。

  遭到大功率电磁打击之后,晶体管电子设备很容易烧毁,而电子管却不易受到破坏。

  可以想象,高度现代化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美军发现了风险,却没有找到消除风险的办法。

  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中,哪一样没有电子设备?步枪上的红点瞄准镜,坦克上的红外成相系统,战机上的雷达与飞控计算机,战舰上的通信系统与雷达系统,乃至美军战斗力倍增器的军事网络系统,均建立在电子设备上,如果细化的话,都是一个个以硅元素为主的晶体管构成的。

  换下这些装备,显然不可能。

  关键是,美军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建立在强大的通信与指挥系统上,而这些系统又建立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上。

  没有了由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组成的微处理器,美军还能得心应手的作战吗?

  不管是THAAD反导拦截系统,还是导弹预警卫星、靠前部署的预警机,都是被动防御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威胁。

  要想消除威胁,就得主动进攻。

  问题是,美军能够主动进攻吗?

  志愿军名义上是雇佣军队,与中国没有关系,可是志愿军的作战支援系统全部放在中国本土。

  美军要想主动进攻,就得攻击中国本土,至少得袭击中国本土上空的作战飞机。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攻击中国本土目标存在巨大的军事风险,美国总统也不会批准,因为这存在更加巨大的政治风险。

  美军走入了死胡同,找不出有效解决办法。

  几天下来,越来越多的迹象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