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章 手忙脚乱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栖突击舰队受到鱼雷攻击的消息立即传到反潜直升机上,只是,正在东面搜索的反潜直升机没有离开战位,毕竟那边肯定有潜艇,说不定还有两艘潜艇,如果撤走,那些潜艇也会再次发动攻击。

  受此影响,反潜直升机只能通知附近的“斯普林菲尔德”号,无法用通信声纳把信息发给正在赶来的“汉普顿”号。

  显然,“斯普林菲尔德”号也不可能离开战位。

  这下,“汉普顿”号的反应成为关键因素。

  如果这艘潜艇及时转向,将成为决定性力量。在两架SH-60的配合下,“汉普顿”号有很大的可能干掉“海蛇”号。

  问题是,“汉普顿”号能够及时转向吗?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汉普顿”号确实发现了袭向两栖突击舰队的鱼雷,艇长也及时判断出,还有一艘潜艇参加了伏击作战。只是在做出这个判断后,“汉普顿”号没有及时转向南下,而是继续向东航行。原因很简单,鱼雷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调整了航向,所以美军艇长认为是潜伏在东边的潜艇发射的鱼雷。

  这个判断,不算错误。

  潜艇战术中,最出名的就是“狼群”战术。正常情况下,参与伏击作战的潜艇会首先打乱舰队与船队的编队,由一艘、或者几艘潜艇充当诱饵,引开敌人的反潜力量,然后由其他潜艇发起攻击。使用这套战术的时候,首先得让敌人自乱阵脚,因此充当诱饵的潜艇一般潜伏在航道前方,迫使敌人转变航道,或者减速航行。如果诱饵潜艇埋伏在航道两侧,敌人很有可能加速航行,离开潜艇伏击圈。

  显然,这次的情况不大一样,充当诱饵的潜艇没有出现在两栖突击舰队航道前方。

  美军艇长在判断战场情况的时候,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即中国海军的潜艇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战场,所以不得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起突袭。结果就是,其他潜艇也没有到达舰队前方,而是在舰队东边。

  果真如此的话,“汉普顿”号就不能转向,而是应该去支援“斯普林菲尔德”号。

  这个判断,让“汉普顿”号损失了大约十五分钟的宝贵时间。

  直到“汉普顿”号靠近协同“斯普林菲尔德”号作战的一艘“伯克”级驱逐舰,收到了由驱逐舰发来的消息,才知道“第三艘”敌艇出现在舰队南面,向五艘大型两栖战舰发射了鱼雷。

  这时候,美军两栖突击舰队里已经乱成一团。

  首先倒霉的,正是那艘遭到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攻击的两栖突击舰。

  从体量上讲,美军的“黄蜂”级两栖突击舰是仅次于大型航母的“超级战舰”,排水量与尺寸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家的中型航母,作战能力也不比中型航母差,能够携带数十架垂直起降飞机与直升机,并且搭载一个营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