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政治决策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转意。

  陆风烈没再罗嗦,带着黄峙博去找傅秀波。

  此时,傅秀波刚刚送走朝鲜最高领导人朴俊哲。

  朴俊哲专程赶来,主要为了三件事:一是当面向傅秀波表达感激之情,因为志愿军刚刚光复了朝鲜首都,虽然还有半壁江山在敌人手里,但是在他看来,胜利已经不远了;二是向傅秀波提出援朝事宜,不是派遣更多的志愿军入朝作战,那是黄峙博的事,而是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提供所需的物资、设备,派遣重建人员;三是征求傅秀波的意见,即志愿军能不能继续进攻,以帮助朝鲜实现民族统一为最终目的,而不仅仅是驱逐侵朝联军。

  显然,关键在最后一件事情上。

  感谢的事,朴俊哲应该去感谢志愿军、以及那些为志愿军生产武器装备、提供弹药物资的工人与农民,而不是感谢傅秀波。国家元首再厉害,也不可能打赢几十万敌人,而且流血奋战的是前线将士,而不是国家元首。

  援朝重建的事,傅秀波早就在考虑了,而且让黎平寇负责。虽然战争还没结束,但是在朴俊哲的请求下,傅秀波还是答应向朝鲜提供一批生活必须物资,并且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帮助朝鲜恢复最基本的生产能力。

  不管怎么说,两千多万朝鲜人要生活、也要劳动,不能让他们闲着。

  问题是,要不要攻入韩国,可不是帮助朝鲜实现民族统一那么简单的事,而是关系到了中国的基本对外政策。

  如果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国正式承认韩国、与韩国建交之前,这还不是问题。

  从外交、以及国际法的角度出发,中国既然与韩国建交、正式承认韩国,等于在法律层面上承认了韩国的独立地位,而不再把韩国当成朝鲜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如果志愿军越过三八线,等同入侵韩国。

  入侵韩国,绝对不是小事。

  虽然在此之前,傅秀波留了一手,援朝的是志愿军,而不是中国军队,从法理层面上保留了中国的独立性,但是谁都知道,志愿军就是中国军队,而且是中国的主力部队,如果志愿军攻入韩国,中国的国际形象肯定会受到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傅秀波非常犹豫。

  如果不是朴俊哲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恐怕傅秀波当即就回绝了。

  这个现实问题,就是平壤已在战争中被彻底摧毁,而且导致平壤毁于战火的不是入侵的联军,而是志愿军。

  虽然朴俊哲没有责备志愿军的意思,但是在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按照朝鲜当局的评估,至少未来十年之内,平壤很难承担起首都的职责,因此朝鲜当局必须考虑设立行政首都。

  不管朴俊哲是怎么想的,他把这件事当成了促使志愿军打过三八线的筹码。

  按照他的说法,志愿军至少得攻占汉城,这样朝鲜就能以汉城为首都,从而获得更多国家承认。

  显然,这个说法有点不大讲理。

  问题是,朴俊哲的话,让傅秀波有了别的想法。

  六十多年前,志愿军也打到了汉城,只是在第四次战役失败之后,被迫后撤,把汉城拱手让给了联合国军。

  如果能够攻占汉城,至少在军事上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

  那么,要不要再进一步,让志愿军打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