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演习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贯穿始终,陆海空与二炮,总共消耗了十万枚电磁弹头。

  当然,这仍然是演习的理论值。

  在实际使用上,根本没有消耗这么多电磁武器。

  二十九日,演习进入第四轮,主要课题是如何保住登陆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即如何为运输船队护航。

  相对而言,第四轮演习规模小得多。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海军还没有远洋作战能力。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这轮演习中,扮演中国军队的“红军”尝到了苦头,“蓝军”成功切断了“红军”的海上补给线。

  “蓝军”获胜的关键在海下力量。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海军严重缺乏远洋反潜护航能力,很难掩护一千五百公里的海上补给线。

  可是,这也同样反映出,中国海军具有强大的破交作战能力。

  说得明白一点,“蓝军”的潜艇来自中国海军。

  如果调换角色,那么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在同样的情况下,切断任何外来干预力量的海上补给线。

  对美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出兵台湾,得承担非常巨大的风险。

  七月的第一天,演习进入第五轮。

  这次,黄峙博给“红军”开了金手指。

  按照安排,这场“战争”发生在五年之后,中国自研的大型运输机已经服役,所以在海上航线被切断之后,空军承担起了主要的后勤保障任务,并且在海军的掩护下,成功完成了战略空运任务。

  与此同时,空军还向前线增派了作战飞机,加强了制空权与空中支援力度。

  最终,在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下,登陆部队完成了大纵深突击,以夺取登陆场附近港口完成了演习。

  这场持续了九天的演习,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夏威夷时间七月三日,也就是演习结束的第二天,喜田多一郎接受了文廷贵提出的折衷方案,只是要求在共管区域,中国与日本都不得进行单方面的资源开采活动,只有同等的渔业捕捞权。

  在此,文廷贵提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享有主权与行政管辖权。

  虽然双方没有立即达成共识,但是相互做出让步,意味着停火谈判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更表明,美国开始向日本施加压力。

  这一天,演习才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或者说在七月一日,所有前来观摩的外国武官离开之后,演习的核心内容才正式开始。

  不是实兵实弹演习,而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模拟对抗演习。

  通过在实弹演习中获得的数据,总参谋部设定了模拟演习规则,由黄峙博亲自担任“红军”总指挥,戚凯威则担任“蓝军”总指挥,由装备建造联合办公室的几名军官扮演假想敌的指挥官。

  作为海军代表,牧浩洋自然负责海军的作战行动。

  在制订规则的时候,黄峙博没有做出额外限制,即交战双方可以使用除战略核武器之外的一切武器装备。

  至于演习结果,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知道。

  总参谋部与国防部不但没有公布模拟演习结果,还没有承认进行过模拟演习,只宣称对实弹演习做了数据分析。

  这次模拟演习有多重要?

  作为主要参与者,在牧浩洋成为总参谋长之后才提到,正是这次没有硝烟的演习为新战术思想打下了基础,而由此开启了自信息化时代之后,规模最大的军事变革的大门,使战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演习影响到的,绝对不仅仅是军事与政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