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四章 重大发现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把那块狗头金装进了一只玻璃瓶,再小心翼翼的揣进口袋。“兄弟们,我们没有白干,等我带回好消息吧!”

  一个小时后,一架Z-9顶着风雪飞了过来。

  此时,祖国大地上敲响了鼠年到来的钟声,新的一轮循环开始了。

  来到平壤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日凌晨。

  按照军方的保密规定,丁兆民一路上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跟那两名熟得不能再熟的飞行员拉家常。

  他只知道,必须立即负责金矿勘探的集团总裁助理汇报。

  不出所料的话,那名助理应该是一名情报人员,也许还是军方的情报人员。

  北京时间凌晨两点,通过保密通信线路从平壤发回来的情报送到了李国强手上。他没有立即给傅秀波打电话,而是安排了一架专机,把丁兆民与样本接回来,然后派情报安全人员去拜访了几位地质学家。

  到此,只有几十人知道这件事。

  凌晨四点不到,丁兆民回到了北京。

  虽然那几名地质学家很不情愿的被情报人员从家里叫了出来,但是见到丁兆民带回来的样本,立即忘记了不愉快的事情。

  分析工作立即进行,情报安全工作也随即展开。

  天亮前,李明阳与十几名情报安全人员来到了勘探现场,向参与勘探工作的人员强调了保密纪律,并且宣布在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勘探工地,也不得与外界通信联络。

  当然,工作还得继续,因为地质学家需要更多的勘探数据。

  所幸的是,丁兆民他们在这里打了二十多眼钻井。在李明阳赶来之前,勘探者已经在其他七眼钻井中获得了金矿存在的确凿证据。

  根据样品的成色,以及钻井的分布情况,至少可以大致判断出金矿的储量。

  吃早饭前,李国强收到了李明阳从朝鲜发来的消息,也收到了地质学家给出的初步评估结果。

  为了保密,李国强让参与评估的地质学家留了下来。

  随后,他给元首秘书打了电话,要求立即向元首汇报重大情况。

  此时,牧浩洋已经来到黄峙博家里,换上了黄峙博为他准备的新军装。

  吃了早饭,两人就去给陆风烈拜年。

  虽然陆风烈在半退休后,主要住在郊外,但是为了方便老部下过来拜年,他搬回了总参家属院。

  两人没有乘车,步行过去,路上花了些时间。

  因为两个儿子都回来了,所以陆风烈家里很热闹。只是没有人来拜年,一是太早,二是大家都知道黄峙博肯定会在初一上午过去。

  让牧浩洋有点惊讶的是,陆风烈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军人,至少不是职业军人。

  长子在科研机构工作,已经是研究员了。次子是一名军医,还是第一军医大最有名的创伤科医生。

  严格说来,只有陆雯继承了陆风烈的衣钵,即便是技术军官,也经常与军队打交道。

  把牧浩洋介绍给陆风烈的家人后,黄峙博就跟着陆风烈去了书房。

  虽然陆雯在一旁帮着说话,牧浩洋还是有点拘束,特别是陆雯两位兄长的目光,让他觉得一丝不挂。

  当然,这也与他这些年来的生活有关。

  自从参军后,他从未像参加过家庭式的活动。以往过年,最多在军营里与一帮没有回家的战友大吃大喝一顿。

  家的感觉,让他非常陌生。

  还好,陆家深受军队影响,相处比较容易,说的话题也比较轻松,没有问这问那,不然牧浩洋早就打退堂鼓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