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根源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的入侵,不仅仅在汽车领域。

  按照日本与印度签署的协议,印度将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准许日本金融企业开办独资银行。

  为了获得更高的支持率,印度政府必须设法转移民众的视线。

  能够吸引选民目光的,只有存在了几十年的印巴冲突。

  巴基斯坦的情况也差不多。

  通过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巴基斯坦在这两年里的发展速度不比印度慢多少,国内环境趋于稳定。只在在经济转型期,肯定有很多问题。比如在与华贸易上,巴基斯坦以出口资源类商品为主,国内工业并没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中国在军事层面上的合作更为突出。在把大量外汇用于采购武器装备之后,巴基斯坦在经济上不得不更加依赖中国。

  也许,对绝大部分巴基斯坦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害处。

  中国的广阔市场,足以消化巴基斯坦出口的所有商品。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向外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巴基斯坦有两亿人,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九,有足够的劳动力。

  只是,经济上的分工合作却成了在野党的借口。

  按照在野党的观点,巴基斯坦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应该利用地缘政治优势,推行多边外交。

  虽然在野党没有否认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只有通过第三方,才能在与中国合作中利益最大化。如果一切都要依靠中国,没有第二种选择,巴基斯坦将成为中国推行南亚战略的棋子。

  客观的讲,这种观点非常正确。

  如此一来,在大选即将来临的时候,巴基斯坦政府也需要转移选民的视线,并且让选民认识到与中国靠拢的重要性。

  一场规模不大的边境冲突,足以让选民认识到,巴基斯坦需要来自中国的援助。

  那么,双方会不会为了各自的政治需求,扩大冲突范围?

  牧浩洋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名情报参谋急匆匆的走进会议室,在黄峙博耳边低语了一阵。

  等情报参谋退后两步,黄峙博朝负责会议工作的参谋点了点头。

  显示地图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李国强的头像。

  “老李,我们正在讨论这件事,你说吧。”黄峙博说完,顺手点上了烟。

  “刚收到的消息,冲突发生的时候,有一支印度的地质勘探队伍在附近活动,冲突的起因也与这支队伍有关。”

  黄峙博的眉头跳了几下,等着李国强说下去。

  “勘探队的主要成员是日本人,至少有四人在炮战中身亡。”

  “他们在找什么?”戚凯威替黄峙博问了一句。

  “稀土矿。”

  “锡亚琴冰川附近有稀土矿?”

  “还不确定,但是肯定与日本有关,说不定确有其事。”

  “有没有更加确切的情报?”

  “暂时没有,我给你打电话,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