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章 斗争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垄断战略性行业。

  在特殊时期,保持国有垄断没有错,傅秀波也不反对。比如在能源领域,国营三大石油公司仍然占据着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军队油料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承担者。

  问题是,只有打破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利益链条,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易援朝的主张,明显与傅秀波相悖。

  国内经济政策如此,对外政策也是如此。

  在这场斗争中,傅秀波的态度非常明确:架空国家元首。

  关键不是谁担任国务院总理,也不是谁担任国家副元首,而是谁控制军队,谁得到军队支持。

  为此,傅秀波不得不把陆风烈留下来。

  在黄峙博搞定军队内部问题之前,陆风烈具有不可替代性。说得简单一点,只要陆风烈在中央,傅秀波就可以高枕无忧。

  陆风烈留下来,对推动军事改革也有帮助。

  二零二三年,黄峙博发起了第二轮军事改革行动。这次的改革,以调整军队的组织结构为主。

  三年后,取得了第一项改革成果:整合海军陆战队与陆军两栖部队。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两栖部队并入陆战队,成立陆战队司令部,同时升级为独立兵种。

  编制上,陆战队仍然隶属于海军,只是在作战指挥上,直接听从总参谋部的命令,与海军协同作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牧浩洋获得了晋升中将的机会,不过是陆战队中将。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是接替吴建军,出任陆战队司令的最佳人选。原因很简单,陆战队能够兼并两栖部队,与他在非洲打的特种战争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在非洲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陆战队也没有资格兼并两栖部队。

  作为前线指挥官,牧浩洋对陆战队的战法战术、以及建军重点有清楚认识。

  为了让牧浩洋出任陆战队司令,黄峙博开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以海军中将身份统领陆战队。

  即便如此,牧浩洋最后还是拒绝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牧浩洋不想走老路,二是主要竞争对手是曹安国。

  黄峙博没有强迫牧浩洋去陆战队,最终让吴建军留任一年。如果一切顺利,曹安国将在二零二七年底出任陆战队司令。

  与陆战队改革同步进行的,还有各军兵种指挥体制改革。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在完成改革之后,四大军兵种司令部只有行政管理权,直接向国防部负责,不在拥有所属兵种的指挥权,由总参谋部统一指挥各兵种,以提高各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

  显然,这轮改革,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第三次改革做准备。

  作为中国军队中,多兵种协同作战理论的发起者,黄峙博肯定会推行第三轮改革,打破原有的作战指挥体系。

  至于怎么该,恐怕只有黄峙博清楚。

  改革,肯定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也肯定会产生矛盾。

  黄峙博与腾耀辉的矛盾就集中在第二次军事改革上,因为改下来后,像腾耀辉这样的军种司令将被架空。

  如果不是陆风烈出面,让黄峙博立下规矩,订下三大军种司令轮流担任总参谋长,恐怕腾耀辉早就跟黄峙博翻脸了。

  作为黄峙博的追随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军事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军队要想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就得大力推行军事改革。要想证明改革方案是否正确,也只有战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