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取经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革的时候,没有顺带废除宪法中的“无核三原则”,因此建造核动力战舰存在法律限制。

  此外,美国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所幸的是,除了续航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赤城”号的其他重要战术指标没有缩水。

  今井利村对这艘航母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便没有完全符合他的愿望,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够多建造几艘。

  以中国海军为假想敌,至少应该建造两艘。

  只是,“赤城”号服役之后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电磁弹射器不过关、实际续航力低于设计指标、供电系统存在严重缺陷、舰内布局不合理等等,导致防卫省取消了二号舰的建造计划。

  对今井利村来说,这不见得是坏事。

  “赤城”级二号舰下马后,防卫省启动了第二种大型航母的建造计划,而且选择了核动力方案。

  因为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废出“无核三原则”,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仍然保留了常规动力方案。一切顺利的话,在二零三零年左右,也就是安装动力系统时,将废除“无核三原则”,舰用核反应堆也将研制成功。因为采了模块化设计,只需要更换动力系统模块,所以建造工程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弥补“赤城”级二号舰下马造成的损失,第二种航母将同时建造两艘。

  最迟二零三三年,日本海军就将拥有三艘大型航母,在二零三五年再获得两艘,达到中国海军同期水准。

  到这个时候,日本海军将获得挑战中国海军的基本实力。

  在今井利村眼里,日本海军的未来一片光明。但是作为日本现代海军奠基人,今井利村非常清楚一个道理:在与中国的战争中,海军并非决定性力量,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很难发挥作用。

  原因很简单:日本与中国靠得太近了。

  东海战争只是局部冲突,如果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将是双方的岸基航空兵,也就是空军。

  在双方舰队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东海战场过于狭窄,根本用不上舰队。

  理智一点的话,应该把宝贵的军事资源用来增强其他关键性作战力量,比如航空兵与潜艇部队。

  可是,今井利村不够理智。

  在以打造大舰队为主的前提下,今井利村想出了一种可以让海军发挥作用的战略,即在其他战场上击败中国海军。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能在其他地方消灭中国舰队,日本舰队就能在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哪里消灭中国舰队呢?

  西太平洋上肯定办不到,一是中国海军不会贸然挑战美国海军,二是美国不会轻易跟中国开战。

  只要中美按兵不动,日本就搅不起大风浪。

  这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印度洋了。

  日本需要保护通往中东、非洲与欧洲的生命航线,中国也需要守住必须经过印度洋的战略航线。

  在今井利村看来,印度洋将是中日海军的决战战场。

  由此不难理解,今井利村为什么看不起常规动力的“赤城”号,想方设法让海军建造核动力航母。以“赤城”号的续航力,就算能到达印度洋,也会因为燃油即将用光,无法立即投入战斗。

  结果就是,今井利村成了日本与印度结盟的主要推手。

  在他看来,只有联合印度,日本才能在印度洋上击败中国。

  结盟不只是一句空谈、也不只是增进经贸关系,在今井利村看来,只有共同参与一场战争,才算得上真正的盟友。

  二零二二年,在锡亚琴冰川的大发现,为今井利村创造了这个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