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六章 全面竞赛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加大基因工程的研究时,也开始寻求更理智的利用方式。出于伦理道德上的问题,在基因工程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几个主要国家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限制私人进行基因研究,也限制进行人体实验。

  为了约束国家力量,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对限制基因工程武器化进行了谈判。

  只是,基因工程的巨大诱惑,谁也抵挡不了。

  比如,中国军方研制的第一代轻便抗荷服就用到了基因工程的一些科研成果,把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提高到了十二G。类似的军事项目比比皆是,只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承认利用了基因技术。

  当时,已经有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提出,必须限制基因技术的军事化利用。

  在这方面,中国与美国还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合作。比如在二零二一年,中美在安理会联合发出提案,要求成立一个国际性机构,监督所有国家的基因工程项目,禁止任何国家与机构把基因工程军事化。

  虽然这个提案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但是限制基因工程军事化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

  当时,美国总统麦克米伦还提出,美国将在必要的时候,利用一切手段摧毁潜在对手的基因工程项目。说得直接一些,如果哪个国家敢用基因武器对付美国,美国就会用核武器进行还击。

  除了基因工程,对人类影响重大的,还有很多科研项目,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这些项目上,大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比如中国政府宣布已经在可控聚变核反应堆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二零三五年建造第一座商用化聚变核电站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立即宣称,美国也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进行商用化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竞争就是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是,不管是航天、还是基因工程、还是聚变核电站,在本质上都没有突破人类文明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即这些科学项目的基础,都源自于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由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基础理论。

  这就好比在一棵苹果树上摘果子,迟早有摘光的一天。

  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说得直接一点,除非再有一个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不然基础理论迟早会成为限制人类文明进步的枷锁。

  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等待天才降生。

  更重要的是,任何基础理论都基于新的科学发现。如果没有发现放射性物质,爱因斯坦就不会提出相对论。

  结果就是,在基础学科领域,各大国的竞争更加激烈。

  当前,最基础的领域,就是基本粒子。只有对基本粒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才能总结出新的基础理论。

  由此可见,“中华”强子对撞机的重大意义,以及产生的重大影响了。

  作为回应,美国国会在二零二八年底通过了一项特别拨款,在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五年间拿出五千亿美元,建造一座比“中华”还要大百分之五十的强子对撞机,并且每年为相关科研项目拨款一百五十亿美元。

  中国点了第一把火,美国撩旺了这把火。

  这下,世界热闹了起来。

  欧洲首先跟进,日本不甘落后,俄罗斯也很积极,连荷包里没有几个钱、基础科研非常落后的印度都插了一脚。

  战火还没点燃,号角已经吹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