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二章 战争推动者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的扩张势头,迫使中国转为战略防御。

  毫无疑问,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中国接受了既成事实,即无法挑战美国之后,也就必须接受新的国际身份,放弃挑战美国的所有想法。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别的不说,至少在数十年之内,美国的霸权地位将无人能及,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

  可惜的是,钱德勒的预料并不准确。

  二零二七年的那场战争,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也破坏了他的战略规划,让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糟糕的现实。

  丧失了战略威胁能力的印度,已经失去了挑战中国的资格。

  可以说,就算印度能在经济上取代中国,从而使美国摆脱必须在经济上向中国妥协的被动局面,在政治、外交与军事上,印度都不可能取代中国,甚至不可能获得再次对中国构成威胁的能力。

  原因很简单,中国绝对不会让印度再次成为有核国家。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这几年,中国情报机构在印度策划的刺杀行动。特别是去年,中国军事情报局秘密刺杀了印度最重要的核技术专家,使印度的核技术水平倒退二十年,也使该情报机构负责人下课。

  在钱德勒看来,如果有必要,中国甚至会主动发动一场战争,彻底消除印度的威胁。

  显然,遏止中国的努力已经失败。

  钱德勒非常清楚,此时介入与中国有关的战争,都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是又不能无限制的让中国扩张下去,必须迟滞中国的扩张势头。

  结果就是,美国必须尽可能的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正是如此,在钱德勒的主导下,美国的对越态度一波三折,最终使中国不得不通过战略围剿来对付越南。

  在钱德勒的战略规划中,越南属于“消耗品”。

  大概是对越南战争记忆犹新,钱德勒丝毫不怀疑越南的实力,即中国只要与越南爆发全面战争,就会遭遇惨败。也许越南的结果会更加糟糕,毕竟战争在越南进行,可是中国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此,钱德勒有足够的理由,点燃越南的战争野心。

  中国采取行动之后,钱德勒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成熟了。

  越南已经被中国逼到角落,是战是和都得尽快做出选择,拖下去,只会使越南丧失最后的选择权。

  对钱德勒来说,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没有美国的支持,越南不可能挑战中国,最终只会向中国妥协,成为中国在中南半岛上的盟友。中国轻易拿下越南,意味着钱德勒的战略部署全盘失败,今后再也没有机会阻止中国向外扩张。

  事实上,中南半岛上的紧张局势,正是钱德勒期望看到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推行的对越政策必然引发的结果,因为中国不可能一直对和平谈判抱最大期望。

  四月底,在黎平寇访问金边后,钱德勒前往国会,向外交与军事委员会做闭门陈述。

  在这次闭门会议上,钱德勒明确提出,美国应该有限支持越南,阻止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妥协。

  也正是这次闭门会议,促成了钱德勒在五月一日访问河内。

  从美国国会的态度来看,希望爆发战争的不仅仅是钱德勒,还有那些替利益集团说话的联邦议员。

  也就是说,美国的利益集团,才是真正的战争推动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