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四章 中流砥柱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搭载九十六架舰载机的情况下,“昆仑山”号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四十八架,并且在舰队上空保留十二架战斗机。如果降低防空战斗机数量,并且采用“潮汐作业法”,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六十架战斗机。如果不考虑出动效率,“昆仑山”级最多能够搭载一百二十架J-22战斗机,或者是八十架J-22与二十四架J-15B、以及其他重型舰载战斗机,而且确保在一个波次中最多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

  通常情况下,“昆仑山”级的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拥有九十六架战机。按照海军最初的配制标准,包括四十八架J-22或者是J-22B多用途战斗机、二十四架J-15B重型战斗机、六架ZY-1或者ZY-1D型舰载预警机(其中一架是备用飞机)、四架Y-1C型舰载运输机、八架QY-1D型舰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与六架Z-22多用途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巡逻任务,也可以执行运输任务)。

  当然,这不是最终配备。

  比如在J-32,也就是J-30的舰载型问世之后,将全部取代J-15B,成为舰载航空兵里最重要的重型战斗机。ZY-1与ZY-1D也会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被采用了共型雷达的ZY-2舰载预警机取代,而Y-1C与QY-1D都会被不久之前完成试飞工作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取代,至于舰载直升机,则很有可能全部淘汰。

  按照海军航空兵的规划,到二零三五年之前,“昆仑山”级的舰载机数量将减少到九十架以内。只有在战时,舰载航空兵联队才会得到增强。如果J-32不能按期服役,海军很有可能用J-22M全部替代J-22与J-15B,把舰载战斗机数量提高到九十架以上,从而全面提升作战能力。

  随着“昆仑山”号与“天山”号服役,这两艘航母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问题是,在牧浩洋眼中,航母并非舰队的核心力量,至少在执行进攻性任务的时候,航母的作战效能已经受到挑战。

  改变,正是那次没有对外公布的模拟演习。

  在演习中,牧浩洋利用新技术打造的舰队,彻底击败了腾耀辉指挥的航母战斗群,不管在海战、还是在对地打击中,都取得了绝对胜利。也正是这次演习,拉开了海军装备技术革命的帷幕。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在未来海战中,航母仍然无法替代,但是航母的战术用途,必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说得直接一点,舰载航空兵不可否缺,却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战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归根结底,还是技术引发的战术革命。

  在未来海战中,航母将回归本色,即主要承担舰队防空与远程打击任务,舰载航空兵将是主要远程打击手段,但是在海战战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其他辅助性战舰的地位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各种新式战舰。只有合理利用舰队里的各种作战力量,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事实上,这也是这几年来,中国海军发展的重点方向。

  正是因为把重点放在了辅助战舰上,所以在外界看来,中国海军有点不思进取,甚至在走回头路。

  至于其中的原因,只有牧浩洋、腾耀辉等少数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清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