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八章 迈向战争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点。

  如果算上出口到日本的废旧特种钢材,所占比例还要提高几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日本的命脉。

  这也正是中国手里的王牌。

  只要出台禁运政策,禁止向日本出售含有稀有金属的废旧产品,日本经济将在半年之内陷入绝境。

  也许,根本要不了半年。

  在日本,从事废旧产品回收工作的工人高达八百四十万,只要中国开始禁运,其中百分之六十将立即失业。

  虽然对中国来说,禁运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中国,也有大约四百万劳动者从事废旧产品贸易工作,禁运将使大约一百二十万劳动者失业,但是从影响上看,中国付出的代价比日本低得多。要知道,一百二十万劳动者,仅占中国劳动力总量的百分之零点三,而日本的这个比例是百分之十二。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应对办法。

  废旧电子产品不卖给日本,可以卖给周边国家。即便禁运政策也会波及到周边国家的转手贸易,但是至少能够促进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让缅甸这类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穷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还有好处。

  由此可见,战略禁运,就是悬在日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一点,跟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情形非常类似。当时日本需要来自美国的石油与废钢铁,而美国却要日本尊重中国的主权,结果通过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售石油与废钢铁,迫使日本铤而走险,亲手挑起了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争,最终在战场上一败涂地。

  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采取同样的政策,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不过,日本不会首先挑起战争。

  原因很简单,现在已经不是二十世纪四零年代初了。

  即便禁运会使日本铤而走险,让日本加快战争步伐,甚至制订针对中国、或者是某个邻国的战争计划,也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因为日本必须拥有了战略威慑能力,才有能力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说,日本肯定会因此加快核武器项目的进度。

  这也正是中国需要的开战理由。

  当然,禁运不仅仅针对稀土资源。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仅仅针对稀土资源,中国的目的就过于显眼了。从政治上讲,绝对不能让其他国家产生误解,即中国通过禁运迫使日本开战,而应该把禁运当成是针对日本核计划的必要手段。

  如此一来,禁运范围就得扩大。

  只是,在其他方面,禁运的影响并不大。比如在废旧电子产品之后,排中日贸易第二位的大豆,仅占日本进口总量的百分之七,而且最大的大豆出售国是美国,日本完全有能力通过加大从美国的进口量,抵消中国的贸易禁运。

  不管怎么说,战略禁运,必然成为中日战争的导火索。

  会议结束后,他专门找到杜小蕾,谈了一些与战略禁运有关的事情,交换了观点,然后才跟随腾耀辉返回总参谋部。

  作为军人,牧浩洋不用考虑禁运政策,但是必须考虑禁运产生的影响。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禁运之后,日本会采取何种应对政策,以及在什么时候,中日矛盾会发展到战争阶段。

  只有提前做出准确判断,才能准确掌握开战时机。

  腾耀辉与牧浩洋回到总参谋部后不久,李明阳就赶了过来。在开战之前,李明阳的重要性超过了牧浩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