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太空战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天兵提交的报告,美国有能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摧毁中国的所有卫星,而中国却没有同样的实力。

  所幸的是,日本的太空实力远不如美国。

  CC-1A升空后五分钟就离开了大气层,一级发动机脱离后,弹头在二级发动机的推动下逼近目标。

  与所有战略防御导弹一样,CC-1A使用的是动能战斗机,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

  地面指挥中心内,控制员能够通过弹头上的微型摄像机,实时掌握交战情况,直到弹头撞上目标。

  攻击非常顺利,八点十分不到,第一次拦截取得圆满结果。

  此时,更大规模的拦截行动已经开始,部署在中国本土二十多个省份的战略防御部队以由西向东的方式,先后投入战斗,用CC-1A与CC-2A拦截经过中国本土上空的日本军用卫星。

  因为卫星必须在轨道上运行,即便是军用卫星也不具备及时变轨机动能力,所以很难对抗反卫星导弹的直接攻击。

  只是,导弹仅为一种反卫星手段。

  CC-2A的最大射高只有一千五百公里,所以无法对付高轨道卫星,比如运行在三千公里以上的遥感侦察卫星、数千公里处的导航卫星、大椭圆轨道上的战略预警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通信卫星。

  所幸的是,日本没有导航卫星、也没有战略预警卫星,通信卫星以商业用途为主,所以攻击对象主要是侦察卫星。

  对付轨道高度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侦察卫星,必须使用其他手段。

  主要就是激光致盲武器。

  所谓的“激光致盲武器”,就是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卫星,烧毁卫星上的敏感设备,比如暴露的通信天线、微波雷达天线、光学照相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使卫星暂时或者永久性丧失工作能力。

  与导弹发射时的壮观场面相比,激光致盲武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安静。

  事实上,激光致盲武器的攻击效率高得多,只需要持续照射五秒钟左右,就能瘫痪一颗大型卫星。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当时中国天兵只有两套激光致盲武器,一套部署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一套部署在山西太原附近。在大约十分钟的交战行动中,两套激光致盲武器总共攻击了二十一个目标。

  结果非常理想,二十一颗日本卫星全部瘫痪。

  八点二十五分左右,第一轮反卫星作战结束。

  因为有部分日本卫星处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中国天兵还将进行四次反卫星作战。

  战斗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八十六颗军用卫星都将完蛋。

  从时间上看,天兵的作战效率非常惊人。

  只是,天兵不仅仅负责进攻,还要负责防御,主要就是保护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补充卫星网络。

  为此,在进行反卫星作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