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一章 接触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日下午六点之前离开珊瑚海。

  显然,日本舰队指挥官绝非平庸之辈。

  按照日本舰队指挥官判断,中国舰队不大可能在白天发动空中打击,所以安排在白天穿越珊瑚海。天黑之后,“赤城”号航母战斗群将到达所罗门群岛海域,能够利用岛屿尽可能的隐蔽行踪。

  必须承认,这给牧浩洋增添了不少麻烦。

  当时,命令印度洋舰队前往浩洋港的不是牧浩洋,而是腾耀辉。

  收到由外交部转交的作战部署后,腾耀辉立即意识到,牧浩洋正在“钓鱼”,而且鱼儿很有可能已经产生警觉。别忘了,腾耀辉也是海军大将,而且是东海战争的功臣。他立即做出判断,即牧浩洋的诱敌措施还不够有力,无法保证让鱼儿上钩,因此对牧浩洋的战术部署做了调整。

  腾耀辉的调整非常及时,不然“赤城”号不见得会加速赶往珊瑚海。

  问题是,腾耀辉做出这个调整的时候,晚了几个小时。

  当然,这也不能怪腾耀辉。

  牧浩洋的战术部署经驻东帝汶使馆、外交部与国防部三次转手,才送到腾耀辉手上,中途耽搁了好几个小时。腾耀辉只花了一个小时就做出准确判断,随即做出调整,没有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要怪,只能怪通信系统。

  结果就是,直到二十七日凌晨的最后一次侦察,航向为一百九十度的J-25M侦察机才在南贝洛纳礁南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处发现了“赤城”号航母战斗群,而此时离天亮不到两个小时。

  显然,在天亮前发起攻击已经来不及了。

  即便立即组织攻击,也只能在半个小时后出动舰载战斗机,攻击将在黎明开始,而返航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因为“赤城”号很有可能进行机动规避,所以战斗还有可能在天亮后打响。

  战斗机不是运输机,特别是J-32,没有整套的机械控制系统。

  设计的时候,J-32没有配备全套的机械飞控系统。一是闭合式光电飞控系统具有极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靠性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电传飞控系统;二是J-32本来就超重,安装机械飞控系统将增加近四百公斤;三是J-32的设计机动过载为十五G,而机械飞控系统所能允许的最大过载只有十二G。

  结果就是,J-32上只有最基本的机械控制系统。

  说得直接一些,在光电飞控系统瘫痪后,J-32的机械飞控系统只能确保返航,无法执行作战任务。

  在粒子风暴之下,谁也不能保证光电飞控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虽然J-25M用的是闭合式电传飞控系统,但是在粒子风暴下的可靠性,不见得比光电飞控系统高多少。

  在七月十四日之后,空军发生了多起飞行安全事故。

  根据空军提交的调查结果,绝大部分事故都与飞行控制系统有关,而且都是受到粒子风暴影响。

  空军尚且如此,海军就更不用说了。

  别忘了,J-25M与J-32都是与空军联合研制的战斗机,飞行控制系统与空军的两种战斗机没有区别。

  在海洋上作战,牧浩洋更得考虑飞行安全,特别是飞行员的安全。

  如果有别的选择,牧浩洋不会让飞行员去冒险。

  问题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在牧浩洋想出其他应战方法之前,或者说还在考虑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发动空中打击的最后时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