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分道扬镳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知道,就算不闻不问,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将在未来两到三百年之内陆续坠入大气层烧毁。

  说得简单一些,人类掌握的宇航技术非常落后。

  在二月十日的会议上,四方军方代表都承认,以目前的宇航技术,人类很难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最有效、最正确的措施就是暂时停止一切清理行动,在宇航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再进行研究。

  这里所说的“宇航技术”,主要就是动力技术。

  当时,不管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还是液体火箭发动机,都是化学能动力装置,能源利用效率低得惊人。虽然几个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开发新的航天手段,比如用电磁轨道炮把人造物体送入太空,但是主要的航天活动仍然需要依赖化学能。至于其他宇航推进工具,绝大部分都处于理论阶段,或者说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

  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中美欧俄应该联合起来。

  可惜的是,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对人类的生存没有直接影响,最多不过把人类迈向宇宙的脚步放慢几百年,所以在是否联合研制新的宇航推进手段的问题上,中美欧俄存在严重分歧。

  欧盟与俄罗斯都主张联合研制,因为这是加快研制进度的最有效的办法。

  美国与中国则坚决反对,认为暂时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宇航能力是在核武器成为历史之后,最主要的国家安全支柱。

  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就是四方在宇航技术上的差距。

  不可否认,欧盟与俄罗斯都是宇航大国,但是其重点是开发已有技术,即以制造化学能火箭为主。在更加前沿的领域,欧盟与俄罗斯的差距非常大,而中国与美国的领先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比如,美国最先提出利用电磁加速进行宇航发射。早在十二年前,美国的科学家就用电磁线圈炮将一根重二十克的金属棒送入近地轨道,而美国原本计划在二零四零年,用同样的方式发射一颗二百五十克重的微型卫星。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宇航领域的研究更加前沿。

  当然,也更加神秘。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已经对“场能”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把“场能”作为未来宇航活动的主要推进手段。这里说的“场能”,主要指的就是重力场。

  在基础理论上,重力场是能量场,蕴涵有非常庞大的能量。

  宇宙科学家早就提出,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仅占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所谓的“暗物质”。可惜的是,科学家没有对“暗物质”给出明确定义,即谁也不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东西。

  如果暗物质是无处不在的重力场的话,那么宇宙就不是那么空洞了。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能够利用重力场的能量,人类的宇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