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九章 第二战线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步兵师,以军主力是第二步兵旅与第四零一装甲旅。

  与头一天的战斗相比,埃军没能再次占到便宜。

  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与第四零一装甲旅都是常备部队,前者的主力是一百二十二辆“梅卡瓦6”型主战坦克,后者的主力是一百三十八辆“梅卡瓦5”型主战坦克。因为第二步兵旅是机械化步兵部队,所以还有两百多辆装甲战车,第四零一装甲旅则有一百多辆装甲战车。

  相反,第十四步兵师与第二十八步兵师都不是主力装甲部队。

  第十四步兵师的主力是一百一十八辆04式主战坦克,而第二十八步兵师的主力是一百二十四辆99改式主战坦克。从性能上讲,04式介于“梅卡瓦6”与“梅卡瓦5”之间,而99改比“梅卡瓦5”稍微差一点。在装甲战车方面,两个步兵师总共拥有近六百辆,拥有足够的兵力优势。

  事实上,埃军的优势就在兵力上。

  两个步兵师总共有二万余名官兵(第十四步兵师在守卫第五站的时候,遭受了较为巨大的损失,伤亡了两千多名官兵),而两个以军旅的总兵力还不到一万人。问题是,埃军没有预备队,而以军有足够的预备队。

  可以说,这场装甲会战基本上势均力敌。

  因为输不起,所以以色列首先出动空军,希望通过空中打击弥补兵力不足。埃及空军也随即出动,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当时,埃及空军还首次执行了战场支援任务。

  从装备结构上看,埃及空军应该有不错的对地打击能力,因为J-10与J-22都是多用途战斗机。可是在这场战争中,埃及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而不是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结果就是,几乎所有J-22都被用来执行防空任务,只有少数J-10用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可以说,埃及空军打得很被动。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埃及空军的最大问题,即缺乏自信心,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以色列的空中霸权。

  如果埃及空军打得更加积极一些,埃及陆军的日子将会好过得多。

  当然,自信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战斗,以及在战场上击败对手,才能得到解决。

  正是双方空军加入,让这场装甲会战打得更加激烈。

  到了当天中午,以色列国防军不得不动用预备队,向前线增派了两个装甲旅。

  下午两点左右,在以军预备队到达后,埃军停止了突击,然后在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的掩护下撤回第五站。

  突击行动没能达到目的,但是给以军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重视第五站方向上的埃军,以军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尝到苦头。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作为西奈半岛战场上最关键的作战力量,“吉瓦提”旅一直留在第五站附近,没有向东运动。

  以军至少在该方向上留下了五个旅,而且都是常备部队。

  当然,这也与戚凯威随后做出的部署有关:当天下午,戚凯威就命令运河西岸的四个埃军预备师开赴第五站,而且这四个师全部换上了第二集团军的番号,并且动用了第二集团军的部分主战装备。

  也就是说,以军发现的时候,认为是第二集团军主力到达了第五站。

  这样一来,以军就不得不盯住第五站,防止第二集团军在侧翼开辟第二战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