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一章 决战开始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三号公路南下,以军也不见得能够占到便宜。

  要知道,第三集团军已经到达奈赫勒,完成了集结工作,有足够的能力在三号公路上挡住以军。只要第三集团军咬住了以军主力,第一集团军就可以从侧翼穿插,根本不用加入正面会战。

  别忘了,西奈半岛是沙漠地区,非常便于装甲部队展开突击。

  即便没有公路线做支撑,第一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也能突击数百公里,而西奈半岛从南到北,总长度也就只有两百公里,而二号公路与四号公路的间隔距离不到五十公里,对埃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所幸的是,埃军的部署并非无懈可击。

  最严重的缺陷就是后勤保障,即严重依赖四号公路的后勤补给通道。如果这条补给通道被切断,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根本无力战斗下去,更别说对以军的防线构成威胁。要想切断这条补给通道,就得打下第五站,然后沿一号公路南下,攻打舍特,至少得切断从苏伊士城到舍特的交通线。

  二十六日上午,以军对第五站发起猛攻。

  这是开战后,以军第三次强攻第五站。

  担任主力的仍然是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另外还有三个装甲旅,预备队则是第四零一装甲旅。

  以军打得异常坚决,只是兵力投入太少了。

  在第五站,埃军不但有两个正规步兵师,还有四个预备役步兵师,总兵力超过六万,而以军投入的兵力只有两万左右。更重要的是,经过数日的持续鏖战,“吉瓦提”旅的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

  根据以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第二步兵旅只有三千七百余名官兵,而且有部分轻伤人员。

  另外三个装甲旅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建制比较完整,只不过都是预备役旅,装备性能比不上常备旅。

  充当预备队的第四零一装甲旅的情况最为严重。

  在上一次战斗、即埃军的主动反击中,第四零一装甲旅充当了主力,也是埃军打击的主要对象,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主战坦克永久性损失,还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受损,而且没有得到及时抢修。

  与以军一样,埃军打得也极为顽强。

  当时,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甚至赶到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埃军指挥官非常清楚,第五站是关键战场,如果丢失,埃军的后勤保障就会完蛋,前线的两个集团军都将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意志成为次要因素。

  为了争夺第五站,双方拼出了全部资本,每平方米的阵地都要反复争夺好几次,搭上好几条生命。

  打到中午的时候,在进攻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以军不得不动用预备队。

  可惜的是,埃军的增援也在这个时候及时赶到,即奉命从舍特沿一号公路北上的第一集团军的那个步兵师。

  也就在这天下午,交战双方打响了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