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大决战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方调度与指挥都变得毫无用处。

  要知道,当时双方都动用了电磁干扰,还使用了电磁武器,后方与前线的通信联络时断时续,后方指挥官根本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前线情况,也无法向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自然无法干预战术行动。

  结果就是,绝大部分时候,必须由前线指挥官单独做出决断。

  在这方面,埃军显然比不上以军。

  可以说,就算放眼全球,以色列国防军基层军官的素质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大部分都有实战经验。哪怕在过去几十年内,以色列国防军的唯一敌人是非政府的武装组织,比如黎巴嫩真主党与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可是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有仗打的情况下,以色列军官非常清楚应该怎么指挥士兵作战。

  相对而言,埃及陆军的情况糟糕得多。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埃及陆军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即一九九一的海湾战争,而且是以联军的方式参战,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过了四十多年后,当时的基层军官要么退役、要么成了将军。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埃及军队中几乎没有一名军官有实战经验,很多军官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部队是个什么样子。虽然通过前期的几场恶仗,基层军官得到了锻炼,但是与以色列军官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如果不是前线军官表现出色,以色列国防军根本坚持不到清晨。

  别忘了,埃及军队在这块战场上总共投入了近十万地面部队,而以色列国防军只动用了不到四万兵力。

  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依靠基层军官的素质就能加以弥补的。

  更重要的是,埃及官兵在这场战斗中也表现得非常英勇。虽然战术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并没有出现溃逃现象。归根结底,通过前几次战斗,特别是在装甲战中,埃及军人获得了必要的信心。

  信心到底有多么重要?

  如果没有信心,那么当天晚上,埃及军队就会像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那样,在以军发动反击时迅速崩溃。

  有了信心,也就有了胜利的希望,也就有了战斗下去的动力。

  当然,这种信心,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对现有武器装备的信任,即埃及军队已经通过实战证明,中国提供的主战装备比以军的更加先进,埃军军队在数十年来,第一次获得了装备性能上的优势。

  这个晚上,在第五站方向上,埃军也发起了反击。

  依靠第一集团军增派的步兵师,埃及军队在夜间十点左右冲出防御阵地,再次挑战不远处的以色列国防军。

  当时,以军的重点已经放在了东面的战场上。

  面对埃及军队不顾一切的反击,以军只能稳步撤退,毕竟在此之前,以军一直在进攻第五站,没有构筑防御阵地。事实上,以色列国防军根本没有在第五站附近构筑防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