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一章 高歌猛进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美军现役的主力装备,坦克以M27A1为主,还提供了大量的反装甲武器。战争爆发前,美军顾问估计印军至少能在边境防线上坚持一周,有很大的把握守住珀丁达。

  显然,这个结果与美军顾问的预测截然不同。

  摆在印军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守住新德里?

  当然,美军顾问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中国陆军的主战装备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陆军,拥有了跨代优势。这就好比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海湾战争一样,美军的M1A1能够毫不费力的干掉伊拉克的T-72。这种装备性能上的代差,很难通过数量弥补,美国陆军根本比不上中国陆军。

  显然,美国陆军必须尽快装备新式主战平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到了十日夜间,印度当局必须得做出一个决定:继续留守新德里,还是赶在中国军队打过来之前离开。

  以当时的情况,没有任何人相信印军能够守住新德里。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中国陆军继续推进,能在两天之内攻占新德里,印度陆军连拼死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到了下半夜,战局出现了转折。

  不是印度陆军反败为胜,而是中国军队在攻占了珀丁达之后,没有向新德里进军,而是开始扫荡周边地区。

  这也正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占领了印度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之后,第十三集团军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新德里通往克什米尔地区的交通线,为巴基斯坦创造攻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机会,因此首先就得扫荡珀丁达周边地区。

  鉴于先头部队在进攻中的突出表现,第十三集团军把作战部队拆编成了突击集群。

  当时,每个突击集群由一个装甲营或者坦克营为核心,配备三十到四十辆反装甲作战平台,再辅助一个机械化步兵营,配备四十辆以上的多用途作战平台,在后方则由炮兵营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也就是说,一个突击集群的前线作战兵力还不到一千人。

  看上去,作战兵力并不多,可是战斗力绝对足够强大。以十日的战斗来看,一个突击集群的战斗力超过了一个印军装甲师。如果在开阔地带作战的话,甚至能够打垮两个印军师的装甲部队。

  十一日凌晨,第十三集团军就派出了六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铁路线推进。

  天亮后,第十三集团军由派出了四支突击集群,分别沿着公路线推进,并且在后方组织了四支突击集群充当预备队。

  这一情况,立即被印军发现了。

  似乎,印军也因此看到了希望。

  当时,连美军顾问都认为,中国军队太托大了,在战线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就让主力突击部队分散作战,等于主动给了印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消灭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那么印军就有希望守住新德里,甚至有希望在本土防御作战中击败中国军队。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就有希望重创中国陆军,改变战场局面。

  当然,即便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只要能够消灭几支突击集群,也能极大的提高印军官兵的士气,打破中国军队无法战胜的神话,迫使中国军队的指挥官采取更加保守的战术,从而挫败中国军队的锐气。

  为此,印军开始了积极准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