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三章 战场外的问题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了,以第二十七集团军的战斗力,对付零散的印军步兵根本不成问题。

  打到这一步,印军考虑的不再是守住西北地区,而是该如何守卫新德里,或者说是否有必要守卫新德里。

  当时,印度高级将领中,没人相信能够守住新德里。

  如果不是印度总理坚持留在新德里,恐怕在十三日凌晨,印军总参谋部就已经下达了战略撤退命令。

  从某种意义上讲,守卫新德里不再是军事任务,而是政治任务。

  可是,到了十五日,连印度总理都稳不住了。

  在十四日与十五日,第十三集团军的突击集群连续击溃了八个印军师,包括三个王牌装甲师,而且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比如在贾朗达尔郊外的战斗中,一个突击集群在两个小时内就击溃了印军第八十三装甲师,摧毁了四百多辆主战坦克与六百多辆装甲战车,还缴获了数百门火炮,毙伤俘印军官兵一万多人,而该突击集群仅仅损失了三辆反装甲作战平台与七辆多用途作战平台,其中三辆反装甲作战平台都是被印军埋设的路边炸弹炸毁的,没有一辆在战斗中被击毁。又比如,在霍希亚布尔,突击集群攻入市区之后,守军司令官率先逃离战场,随即守城部队就集体投降,中国军队甚至没有浪费一枚炮弹,就攻占了这座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城市。

  事实上,当时的第十三集团军打得并不顺利,不是进攻速度不够快,而是太快了。

  在十五日上午,戚凯威就不得不直接电令前线作战部队放慢推进速度,集中力量整顿与维持占领区的社会秩序。

  虽然在此之前,戚凯威就有所准备,比如调用陆航的倾斜旋转翼飞机运送物资,但是后勤补给速度仍然跟不上作战所需。别的不说,到十五日清晨,第十三集团军占领区内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四千万,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平民需要占领军提供口粮,每天仅粮食的运送任务就高达数千吨。

  显然,后勤保障力度严重不够。

  当时,运输问题主要集中在最后几百公里上,即把囤积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物资运送到前线。到十五日上午,已经通过铁路把三百万吨粮食运送到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仅囤积在拉合尔的就有一百多万吨,不但堆满了仓库、还占用了数处露天囤积场。受公路运输能力限制,这些粮食根本没办法及时送往战区。

  如果不能解决占领区的社会问题,就无法保证占领区内的平民能够接受现实,作战部队也就无法顺利行动。

  可以说,这些问题都超出了戚凯威的预料。

  他能做的,除了尽快让第二十七集团军抢通主要公路与铁路之外,就是向前线增派空运力量。

  为此,第十三集团军就能修复占领区内的机场与空军基地。

  如果能够把空军的空运力量利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