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八章 因势利导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署发挥了作用,因为闹独立的不是印度西北地区的省份,而是东北地区的阿萨姆邦。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的承诺足以让印度人相信,中国不但不会分割印度,还会保持印度的完整性,并且会打击印度的分裂势力。这样一来,等于拉拢了那些还有所猜疑的印度部族领袖。

  事实上,印度各个部族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的完整性。

  毫无疑问,一个分裂的印度,根本没有成为大国的基础,而对于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的印度来说,分裂肯定无法让人接受。

  安抚了印度部族领袖后,牧浩洋提出了要求,即各个地方临时政府、以及各个部族必须在战争时期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的重任,印度的未来属于印度人,中国军队不会长期占领印度,因此任何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只会给印度人造成伤害,损失的是印度的利益。

  可以说,牧浩洋在新德里的活动,取得了重大收获。

  四月九日,在各个地方政府代表到达之后,印度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由前新德里市长贾马兰担任临时总理。同时成立的,还有内政部、警察总署、治安部队总司令、公共事务部等几个政府机构。

  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恢复新德里的秩序,修复损坏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印度民众,特别是新德里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这不但意味着将电力、自来水、煤气等生活资源将恢复供应,还意味着医院、学校等服务性公共设施将恢复运转,更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印度人能够获得工作机会,也就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当时,印度临时中央政府的第一批公共项目就需要招募十五万工人。

  这就意味着,将有大约一百万印度人能够获得比配给还要多的生活物资,而这些人产生的消费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事实上,这已经是在战后重建了。

  只是,当时为印度的基础工程买单的不是临时中央政府,而是占领军,支付的也不是现金,而是拿到配给点兑换物资的军用券。当然,这笔账最终还是得由印度当局偿还,只是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

  同样的措施,在占领区内的其他城市也相继开始推广。

  结束战争状况,进行战后重建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工作机会,让受到战争惊吓的平民百姓能够获得谋生方式。不管怎么说,占领军提供的配给,只能维持基本生存,而任何人都有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

  只要能够将这个愿望调动起来,就能使占领区内的印度人看到希望。

  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未来。

  只是,由此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印度的物资供应远远跟不上消耗,而占领区又远离港口。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物资运送的问题又浮上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