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远考虑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在内的基础设施。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维沙卡帕特南,中国部署在印度洋上的战舰就不再需要回国维修了。

  相对而言,科钦的战略地位就没有这么突出了。

  主要是,科钦位于印度半岛南端,极易遭到打击,因此在战争时期,科钦很难为舰队提供有效支持。

  至于金奈与莫尔穆冈,前者离维沙卡帕特南不算远,可以作为物资储运基地与陆战队驻地,而后者的基础设施过于落后,如果将其建设成为大型军事港口,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效费比并不高,只益作为辅助性军事基地。

  这份报告,正对牧浩洋的胃口。

  虽然在安排任务的时候,牧浩洋没有明说,但是庞跃龙非常清楚,牧浩洋更关心的还是海军的利益。

  事实上,这也是牧浩洋让庞跃龙前去考察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陆战队可以跟陆军对着干,却不可能跟海军对着干,因为从本质上讲,陆战队绝对离不开海军。说得简单一些,适合陆战队的基地,必须能够容纳登陆舰队,也就能够容纳海军舰队。

  必须承认,牧浩洋有点私心。

  好不容易打败了印度,牧浩洋不可能不考虑得更加长远一些。此外,中美矛盾已经因为这场战争全面激化,谁都知道下一场战争、而且很有可能是世界大战将在所难免,因此牧浩洋必须有所准备。

  从战略上讲,印度洋必须是“中国的海洋”。

  虽然在与美国对抗的时候,太平洋是主战场,谁能在太平洋上取胜,谁就能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但是对中国来说,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之前,必须得毫无悬念的掌握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国的军事触角赶出印度洋。只有在后方稳定的情况下,中国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

  对中国海军来说,同样如此。

  原因很简单,战争时期,海军的首要任务是争夺制海权,而制海权的主要价值就是确保海上航线畅通无阻。受地缘因素影响,中国海军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比如在面向美国的时候,因为已经控制了西太平洋上的第一道链,也就等于把本土防线向外延伸了数百到上千公里,从扶桑到东南亚的岛屿防线,足以让中国本土安然无恙,因此就算必须在战争初期以防御为主,中国海军也不会承受多大压力。只有在打出第一岛链,向太平洋对岸推进的时候才需要投入重兵。

  问题是,中国能否打出第一岛链,关键就得看战争潜力能否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海军能否守住至关重要的战略航线,确保国内的战争机器能否顺利完成动员工作。

  当时,中国的所有战略航线都要经过印度洋!

  如此一来,保住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军、特别是美国海军挡在印度洋之外,成为了中国海军的头号重任。

  从某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