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 打击利器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如一支轰炸机群,或者是一支航母战斗群,因此其存在的价值本身就不高。

  当然,美国海军的情况与中国海军并不一样。

  在全面销毁核武器公约生效的时候,已经有八艘“艾伦”级服役,另外四艘也完成了船台建造。更重要的是,已经服役的八艘“艾伦”级的平均役龄还不到五年,其艇体与堆芯设计寿命都是五十年。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进行全面改造,只需要把潜射弹道导弹装置改为巡航导弹发射装置,这些潜艇就能服役四十五年。从效费比上来看,“艾伦”级非常有改造的潜力。

  在战术使用上,美军对巡航导弹潜艇的依赖性也比较大。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的打击能力与其使命严重不符。

  虽然美军有十五支航母战斗群,仍然是全球头号海军强国,但是美国海军的活动范围是中国海军的四倍,兵力密度比中国低得多,而且美国海军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原理本土的地方作战。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更加需要增强火力投送能力,也就是打击能力。

  与扩大舰队规模相比,把十二艘崭新的战略核潜艇改造成巡航导弹潜艇,显然更加具有效费比。

  要知道,十二艘巡航导弹潜艇在一次突击中的投送能力相当于一支航母战斗群,可是其改造费用只是打造一支航母战斗群的十分之一,即便把采购导弹的费用算上,也只相当于航母战斗群的百分之十五。

  此外,在战术使用上,美军一直奉行前沿部署战略,因此巡航导弹潜艇的隐蔽性有了用武之地。说得直接一些,美军可以提前向热点地区部署巡航导弹潜艇,弥补其他打击力量欠缺导致的问题。如果把十二艘巡航导弹潜艇集中使用,意味着在战争中,美国能在必要时获得相当于一支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

  正是如此,美国不但完成了后四艘“艾伦”级的建造工作,还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完成了十二艘巡航导弹潜艇的改造工作。

  事实上,在这方面,美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早在三十多年前,美国海军就把四艘“俄亥俄”级改装成了巡航导弹潜艇。

  与“俄亥俄”级相比,“艾伦”级在改造的时候没有要求具备投送特种部队的能力,因此二十四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装置全部改造成了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每套装置配备七枚巡航导弹,整艇携带一百六十八枚。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鱼雷舱里携带二十八枚,只是一般很少这么做。

  从性能上讲,即便到了二零五二年,“艾伦”级也不落后。

  因为是战略核潜艇,所以“艾伦”级最突出的就是静音性能。在潜航速度为十二节的时候,“艾伦”级的噪声强度还不到九十二分贝,比同期、甚至晚十年服役的很多攻击核潜艇都要安静。此外,“艾伦”级的自持能力也相当出色,标准巡逻周期为九十天,美军曾经创造过持续巡逻一百五十天的纪录。当然,在其他方面,“艾伦”级的性能就不怎么样了,比如最大潜航速度只有二十八节,最大下潜深度只有四百四十米,自卫武器只有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量只有二十八条。

  从打击能力来看,“艾伦”级绝对是美军手里的一把利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bqgl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